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戊戌变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身上,突出其历史贡献和思想启蒙作用,但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同样积极参与改革,更为广泛的官僚群体,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七月间,中央官员通过对《校邠庐抗议》的签议,展开了一场关于改革的大讨论。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在官制改革中,焦点是裁减冗员和吏胥专权的问题,官员们普遍主张裁减中央和地方一些不合理的机构;在吏胥问题上主张简明则例,寻求可以替代吏胥的人选等……此外,官员主张大力发展制科取士,如推广荐举和经济特科等。在洋务改革问题.上,他们主张适当引进一些西方政治思想,不再拘泥于中体西用的学说……

——摘编自常小龙《清廷关于戊戌改革大讨论的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中中央官员提议改革官僚机构的原因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中改革官僚机构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98年,湖南官、绅、商各界合办了类似西方警察局的机构保卫局。保卫局设议事绅商十人,一切章程均由绅商议定,交省政府批准后交付保卫局执行。戊戌政变后,湖南的各项改革措施皆废,只有保卫局得以保留。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保卫局的创办标志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确立
B.保卫局的设立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保卫局是清政府局部试行地方自治的成果
D.创办保卫局标志中国开始探索制度近代化
2021-10-15更新 | 830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改革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到修理街道等琐事。新政上渝纷至沓来,急而乱,多而杂,前渝方下,后谕又催,不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令人眼花缭乱。这可用于说明
A.光绪帝比较勤政爱民B.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C.光绪帝对政务不谙熟D.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   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10-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2021-10-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一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第八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类别篇数比例
列强在中国21547.4%
经济/财政/商务8719.2%
总论194.2%

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B.向国人介绍西学
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D.为变法制造舆论
2021-09-28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百日维新”期间,文化教育方面的规定有:废除八股文,一律改试策论。各级考试仍定为三场,一试历史政治,二试时务,三试四书五经;以后一切考试,取士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不凭楷法(写字)好坏为取舍标准,该规定说明
A.维新派在文教方面除旧布新B.传统教育仍占有主要的地位
C.封建制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D.洋务派尝试教育方面的改革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光绪帝下谕旨取消各衙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查权后,短时间内上书次数猛增至三百多人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了解公文程式,开出了长长的救时方,建策往往同时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社会、财政等诸多方面。然而,正是他们的参与,使得戊戌变法有了更大的展开面,波及更多人的内心。这与以往历史上少数人进行的“变法”“新政”,有了很大的区别。……方案种种,对策多多,却没有一条清晰的改革思路,对彼得、明治的模仿也只能是外貌,而不详其真精神。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短时间内上书次数猛增至三百多人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归纳笔者认为“很大的区别”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详其真精神”的根本原因。
2021-09-27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B.乙C.丙D.丁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三,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2021-09-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