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法国政治家博丹(1530--1596年)主张国家是拥有最高主权的由若干家庭及其财产组成的合法政府。主权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是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该主张(     
A.是启蒙运动广泛发展的结果B.有利于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适应了西欧中世纪现实需要D.推动法国民族国家统进程
2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不可割让的天赋权利,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因此,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按大多数人的意志交付某个机构,这个机构将能确保大多数人的自然权不受侵犯。在所有政体中,民主政体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结合的政体。
——摘编自斯宾诺莎(荷兰)《神学政治论》(1670年)
材料二: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集》
材料三: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
(1)概括材料一中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
(2)概括材料三中梁启超的主要主张及其依据,并分析他与材料二中严复主张的共同之处。
3 .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美国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把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纳入了联邦宪法之中,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又和洛克、孟德斯鸠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洛克的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外交权的分立,他的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是二权分立,因为他认为行政权、外交权都应属于君主,只有立法权属于民选的议会。孟德斯鸠对共和制是不信任的,他不赞成把行政权给予民众或他们选出的人,而赞成把行政权保留给开明的君主。孟德斯鸩对司法权是,不重视的,他认为司法权是无关宏旨的,立法权应同时委托给有贵族组成的上院和由人民选出的下院。因此洛克、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实际上都带有一些和君主要协的色彩。从根本上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完全是从美国的实际出发制定的。正如埃尔布利奇·格里所说:“联邦政府好比是杂交新品种,世界上尚无先例可循。”


(1)根据材料指出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共同点。孟德斯鸠较之洛克,其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来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好比是杂交新品种”。
4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国家是活生生的上帝。国家是人造物体,国家负责维持安全的秩序,保护灯立契约。……人们将自己的权利一次性全部转让给国家,于是国家就成为拥有最高权力而存在。个人应绝对服从君主的绝对权威,以免产生冲突矛盾。法律和道德规范对主权者不应有任何限制。……主权者应该拥有的12项权力。其中,包括臣民如果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臣民还必须心甘情愿地声明承认主权者的一切行为,如果反杭就可能被杀死,主权者还有权决定财产权问题等。主权者的权威是绝对而不容置疑的。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社会契约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共同体,使人联合,并在联合中保持每个人的自由。这样,人就放弃了天然的自由,而选择了约定的自由。出于理性的选择,人们交出自己的权利,通过订立契约,诉诸国家权力来解决彼此的冲突。它用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捍卫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每个人虽与众人结合,却能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把个人的天斌权利转让给共同体,这种转让当然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是:共同体应符合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国家的权力应符合公意,这样的共同体人民才能服从,人民服从共同体实际上就是服从自己的理性,因为公意是按照人的理性原则确立的。如果每个人都按公意行动,就保证了个人的自由。自由是按自己的理性做事,国家的职责是执行公意,所以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而主权便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统治权力。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霍布斯的主要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卢梭比霍布斯的进步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原则相适应……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