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688年,英国辉格党和一部分托利党人之所以联合发动政变,是因为国王詹姆斯二世
A.实行反攻倒算政策,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B.先后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C.企图恢复天主教,危及资产阶级、新贵族以及国教僧侣的利益
D.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
2.下列史实,发生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的是
A.拿破仑颁布《民法典》B.美国确立共和政体
C.法国进行工业革命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3.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美国的《独立宣言》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压迫、剥削,要求平等、民主、自由
C.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
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下图的漫画形象反映的是

①美国南北冲突的主要原因②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③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④美国南北战争前的形势特点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19世纪中后期对欧洲政治格局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俄国1861年改革B.美国南北战争C.德意志统一D.意大利统一
2018-11-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图

材料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人民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

第三章     参议院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     临时总统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四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五章     法院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近代政治产生的影响。
3 .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法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法律是君主个人意志的体现,皇帝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1)请回答:秦始皇所确立的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该制度的核心又是什么?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2)材料二中的“法律”指的是罗马法它包括哪些内容?简述罗马法与近代法学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4)该图所示的文献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又有什么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无一例外地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
2016-11-18更新 | 3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新人教版历史试卷
4 . 认识事物是从了解其原因(或背景)入手的,也只有真正掌握了该事物的原因(或背景),我们才能深入的分析该事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危急关头,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决定联合抗英,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参加独立战争的国际志愿人员约7000人),同时执行灵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国际矛盾取得了法、西、荷等国的援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客观原因。
材料二: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的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恩格斯《德国状况》
(2)依据材料二说明恩格斯为什么会认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材料三:“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呈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不可能。”
                                                                          ──1924年11月孙中山答记者问
(3)材料四中的孙中山对“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的背景分析是否正确?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何在?
材料四: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图一                              图二                                图三
注:
图一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
图二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图三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4)图一、图二中《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图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
2011-05-08更新 | 7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中的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书板,该书板所象征的文献是(   
A.《人权宣言》B.1787年宪法
C.《圣经》D.《独立宣言》
2010-11-23更新 | 10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