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915 年8 月,杨度等人发起"筹安会",鼓动立宪。但梁启超写成《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表示反对,并与其学生蔡锷密谋反袁。二次革命后,许多革命党人士多次在滇秘密集会,酝酿反袁斗争。社会各界也因为"二十一条"与袁倒行逆施的行为给政府施加强大压力。12月25 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国民党)在昆明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袁不仅未争取到列强的支持,而且北京政府高层亦出现离心。护国军坚持要袁下台,已独立的滇、黔、桂、湘、粤、浙、陕、川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京政府的军务院,遥尊黎元洪为大总统。袁益陷窘境,在众叛亲离中郁郁去世,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宣布恢复法统。唐继尧等遂通电撤销军务院,护国战争宣告结束,各省陆续取消独立。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护国战争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2 . “落后就要挨打”是学习鸦片战争等历史时人们常用常见的一种观点,但其本身就存在争议,并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环境下呈现复杂多样的历史解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是优胜劣败、适者生存。这种思想在欧美被发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并被看作为帝国主义战争辩护的工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严复不满于斯宾塞、赫胥黎:“任天为治”的主张,在《天演论》中将之改为“以人持天,与天争胜”,借“优胜劣败”的生物演化规律,唤起国人“与天争胜”,救亡图存。

——摘编自陈伟《西方政治思想史(下册)》、沈福伟《中国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进化论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阐述原因。
(2)综合上述,简述“中国式现代化”对你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南北议和期间,伍廷芳首倡清帝退位,由君宪主义者改为服膺共和政体。他强调:“大势所在,非共和无以免生灵之涂炭,保满汉之和平。”受近代西方教育和国家观念的影响,伍廷芳认为清廷覆亡之因在于“不知变通”,“不知时事变迁,昧于中外情形”,故“国民反正,非有其他,以清廷失纲,势难补救,割地赔款,贻累吾民,格杀勿论之谕,无异与民宣战,非民弃清室,实由清室执政之自绝其民也”。民国并非一人一族,“可得而私有之”,所以民国取代清朝,犹如公司股东调换不善经营的管理者一样,更易执政者,“改良其政治”,而非“易国”。

——摘编自李忠兴《从君宪到共和——论伍廷芳的政治制度思想》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决意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蔡锷在“多方设法,冀挽狂澜,卒归无效”后,义无反顾地走上反袁之路。他返回云南后,发起护国运动,号召全国一切反袁力量,共同行动,强调“地无分南北,省无论甲乙,同此领土,同是国民”,但能“倒袁救国”,“便当引为同志”。当袁世凯被迫放弃帝制和仍以“本大总统”之名发号施令时,蔡锷认为袁世凯“为背叛民国之罪人,当然丧失元首之资格”,要求其辞职,并接受法律制裁。粉碎袁世凯独裁统治后,蔡锷还主张尊用民元约法和召集国会,“以定民治”。蔡锷的反复辟思想体现了其对君主专制的坚决否定和对民主共和制度的不懈追求。

——摘编自邓江祁《蔡锷反复辟思想论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伍廷芳支持民主共和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锷维护民主共和制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021-12-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论语·雍也》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一直以来的传统儒家学者对此段文字都避而不谈。19世纪末,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对此特别作出解释说:“盖当时旧制,见国君必见其夫人。如今泰西诸国皆然”。同时期谭嗣同在自己的《仁学》中提到“仁之为道也凡四:……曰男女内外通,子见南子是也”。1903年湖北学生在报刊发表的《支那女权愤言》也认为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是一种礼节,是尊重女性的体现,并提出“孔子而生于今日中国,有提出男女平等之问题者,孔子必与于名誉赞成员之列,而不否决之也”。

——摘自夏晓虹《晚清女权思想渊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对“子见南子”态度的变化及出现新解释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出现不同解读及其不同时期地位变化的原因。
2021-08-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四)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