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学者杨天石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能说明这个结论的依据有(        )
①严格限制君权               ②规定主权在民               ③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               ④实行责任内阁制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内容规定了
A.三权分立原则B.责任内阁制度C.主权在民原则D.自由平等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上述条款出自
A.
B.
C.
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一规定
A.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体现防范袁世凯专权的意图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实现
D.维护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5 .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孙中山说“三民主义”的含义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款中,体现“政治是人民所共管”的是
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C.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D.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7 . 1908年,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1911年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13人中,皇族7人。这一改革
A.标志近代立宪运动起步
B.适应了资本主义的需要
C.彰显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旨在应对国内政治浪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民主平等的观念B.人际和谐的观念C.自由博爱的观念D.互助互济的观念
9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查《临时约法》,原为临时政府而设,自公布施行以来,于兹已二十阅月矣,其于国家之根本组织,固系因《约法》施行之结果而粗具规模;然于国家之政治刷新,要亦因《约法》施行之结果而横生障碍。综计临时期内,政府左支右绌于上,国民疾首蹙额于下,而关于内治外交诸大问题,利害卒以相悬,得失仅以相等,驯至国势日削,政务日隳,而我四万万同胞之憔悴于水深火热之中者且日甚。凡此种种,无一非缘《约法》之束缚驰骤而来……夫以吾国幅员之广漠,人户之众多,交通之隔绝,革命而还,元气凋丧,欲持急起直追之策,以谋闾阎一日之安,纵遇事假以便宜,犹恐有所未逮;何况《临时约法》限制过苛。因而前参议员干涉太甚,即无内忧外患之交迫,必且穷年累月莫为功。
——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1913年10月16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文件出台的背景,并概括指出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
2016-11-27更新 | 90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8课 辛亥革命-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约法》这一规定的其实质意义在于
A.实现国民一律平等B.否定君主专制
C.确立民主共和国体制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