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他们的领地甚至更大,因为它们这时控制了以前曾在苏丹统治下的中东领土。不过,在这一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各项中,与该观点相符的是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②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③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④中国北伐战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0-13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尔干地区长期以来是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势力交汇之处,但随着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已先后独立。由于这里民族众多,分属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又交错居住,导致领土纠纷复杂,再加上大国的争夺,成了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进一步高涨,塞尔维亚倡导“大塞尔维亚主义”,希望将塞尔维亚血统的各个民族统一起来。沙皇俄国也企图进入这一地区,在“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号下支持“大塞尔维亚主义”。奥斯曼帝国也试图“重返欧洲”。奥匈帝国对此极为恐惧和仇视,于1908107日单方面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挑起了波斯尼亚危机。

塞尔维亚政府闻讯立即进行战争动员,并得到沙俄的暗中支持。但是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态度强硬,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无条件承认“吞并”,解除动员。塞尔维亚政府在俄国劝告下被迫屈服。巴尔干各国决定联合自保并扩大版图。1912年组建“巴尔干同盟”,同年同盟四国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引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被迫求和。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波斯尼亚危机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尼亚危机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10-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14年,德军利用无线电技术获取情报,重创俄军。1915年,英国研制出坦克后很快就投放到战场。但交战国却未迎来期盼中“短暂而胜利”的结局。这说明
A.军事装备需要适应科学技术B.厌战情绪限制了战争扩大化
C.科技革命改变了战争的方式D.技术革新放大了战争的残酷
4 . 南斯拉夫解体后,萨拉热窝的一座小桥从“普林西普桥”改名为“斐迪南桥”,桥旁纪念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夫妇的石刻也被拆除。这反映了
A.时间久远使历史轮廓模糊不清B.历史评价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
C.追求真实的历史会具有反复性D.定义文物内涵需其他资料佐证
2021-09-23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2年4月,德、苏之间签订《拉巴洛条约》,两国正式建交,并相互放弃战债和 一切赔偿要求。这对英、法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因此,张伯伦主张英国必须制定一项对苏联的“安全政策”,把德国拉入西方的反苏集团,以免德国与苏联进一步友好下去。因此,可以说英国在这一个时期的外交主题是“在美国的鼓励下,努力去除《凡尔赛和约》中令人反对的特点,这些特点被看作是德国拒绝承认和约在欧洲建立的新秩序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令德国履行条约的目的,维持英国主导下的凡尔赛国际秩序。此时的整个英国外交战略可被形容为“和平即国家利益”,而这个基本战略在战后的一系列国际问题的处理中表现 为具体的英国对外政策:扶德抑法和拉德反苏。

——摘编自刘阿明《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扶植德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英国扶植德国的影响。
2021-09-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5月,威尔逊总统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准备……在世界的战场上为人类自由的事业而战……在上帝的佑护下,美国将再一次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她生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威尔逊言论的实质是
A.为对德国宣战制造理由B.争取民众对战争的支持
C.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D.掩盖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7 . 1918年12月,美国海军计划在5年内建造10艘主力舰、6艘轻巡洋舰和150艘辅助舰。1920年,日本实施“八·八”舰队计划,计划到1927年建成战列舰8艘、巡洋舰8艘以及辅助舰等。英国则表示将耗费最后一文钱,使它的海军优越于美国或任何一国的海军。材料中描述的现象
①孕育着列强间的新冲突   ②违背了“十四点原则”的基本精神
③推动了巴黎和会的召开   ④说明限制海军军备竞赛迫在眉睫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多少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不再是无限度地“崇拜”,将其奉为文明的至高形态。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得以兴盛,为“救济吾人”“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此为吾人所深信不疑者”。据此可知,一战
A.必然会造成西方文明的衰落
B.引发国人对救国之路的反思
C.增强国人对传统制度的信心
D.推动了国人民主意识的觉醒
2021-07-1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一战爆发时,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领袖将原先还在高唱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改成“为保卫国家而战斗”,而法国的反战领袖及社会主义者饶勒斯则遭到刺杀。这说明,当时
A.工人阶级领袖放弃了社会主义B.民族主义观念十分强烈
C.帝国主义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D.民主革命运动陷入低潮
10 . 20世纪20年代,欧洲知识分子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当时出版的《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也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上述认知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一战后欧洲优越感的丧失D.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