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
2022-03-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 . 下图是某校小组研究某一时期欧洲疆域示意图,该时期应该是
A.一战前B.一战后C.二战后D.东欧剧变时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导致了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B.是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萌发的根源
C.动摇了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D.推动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
2021-12-29更新 | 497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读图旨要

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了一场长达四年的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形势图





问题导引:第一次世界大战具有哪些特点?
2021-12-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地图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5 . 1917年4月以后,美洲的巴西、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秘鲁等国纷纷对德宣战或断交。对此解释恰当的是(     
A.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世界大战B.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C.美国开始向协约国出口战略物资D.世界大战的中心转移到美洲
2021-10-20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17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6 . 下图为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它从本质上反映出
A.英美对德实施绥靖政策B.德国模式受到西方国家青睐
C.英法对德实施绥靖政策D.德国军事扩张具有一定风险
2021-09-12更新 | 29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联测历史试题
7 .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5月,威尔逊总统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准备……在世界的战场上为人类自由的事业而战……在上帝的佑护下,美国将再一次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她生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威尔逊言论的实质是
A.为对德国宣战制造理由B.争取民众对战争的支持
C.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D.掩盖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8 . 下面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错综复杂的形势。对该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因“阿尔萨斯洛林”问题,法国视德国为最大的敌人B.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争夺,形成了“危险的巴尔干”
C.由于争夺世界霸权和市场,对峙双方成为“殖民对手”D.为了对付“三国协约”,德、意、奥结成“三国同盟”
2021-09-03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1917年,严复作诗《欧战感赋》:“三年西宇战天骄,海上金银气尽销。入水狙攻号潜艇,凌云作斗有飞轺。壕长地脉应伤断,炮震山根合动摇。见说伤亡过十万,不堪人种日萧条。”严复在诗中
A.预见了同盟国即将失败B.描述了一战极其残酷的特点
C.表达了人种进化的思想D.肯定了科学技术的最新应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

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 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07-08更新 | 372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