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1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材料二: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结束后“20世纪历史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材料三: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国别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法国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

……取消德国在中国、埃及、利比里亚、暹罗、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特权,但将它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

——《凡尔赛和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四: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2022-05-26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外交部于1933年底提出了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蓝图,表示愿意参加国联,和英法等国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1934915日,英法等30个国联成员邀请苏联加入国联。918日,国联以38票的多数,赞成苏联加入国联并担任国联理事会常任理事。1933年至1935年形成了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第二个高潮。19353月,苏联政府向法国政府提出缔结互助条约的建议。在苏联政府不懈的努力下,193552日,《法苏互助条约》终于在巴黎签订,条约规定如果苏联或法国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无端侵略的对象时,两国保证立即相互进行支援和协助”。法苏条约签订不久,赖伐尔就表示,条约与其说是为了取得苏联的帮助和帮助苏联反对可能的侵略,不如说是为了“在同柏林谈判时取得更大的优势”,他还公开声称,法苏同盟是一个滑稽剧,是一张不值得予以重视的废纸。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实践结果,并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
2022-04-03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考预测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辽宁地区专用 )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尔赛体系是战胜的协约国大国根据一战后的实力对比和各自的利益相互讨价还价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相互妥协,对战败国掠夺,对弱小民族和国家奴役,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敌视的基础上的。……在凡尔赛体系存在的20年里,能在欧洲稳定与均势中发挥作用的大国有苏联,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与法国,然而凡尔赛体系未能反映这种力量结构。从其一建立,体系就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其所固有的结构缺陷又使它缺乏广泛的力量基础和强大的维持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凡尔赛体系的瓦解。

——摘编自陈世阳、夏欢《凡尔赛体系解体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来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詹姆斯•M•莫里斯《美国海军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无法克服的矛盾”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海军发展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现代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4 . 合作、共赢符合人类的共同和长远利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形成后,一个国家借助关税、货币贬值或者外汇管制来改善自己商品的地位时,这种战术会遭到报复。30年代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各国高筑关税壁垒,引起了经济战,加深了危机。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地按照其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据杨泽伟《试论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影响》整理

材料二   鉴于过去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的状态,二战后建立了强有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赋予了联合国在调配使用各国武装力量方面拥有了比国际联盟大得多的权力,在表决程序上,分别采用三分之二票和简单多数票通过,并建立了安全理事会这样一个核心机构,被全权赋予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呈现出大国的核心作用与弱小民族的权益保障并存的特点,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战后十余年间,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此导向不无关系。

——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重建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期美国为实现其“世界经济蓝图”召开的会议并简述其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参加国家和决策原则两方面分析“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的原因。结合材料概括联合国诞生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110日,中国派陆征祥、顾维钧等赴欧参加巴黎和会。抵达巴黎之后,顾维钧立即展开对国联的研究,并参与国联盟约的起草和完善工作。中国人民和政府对于中国加入国际联盟给予极大支持。根据国际联盟条约规定,虽然中国未签对德和约,不能立即加入国联,然中国若签对奥和约,仍能成为国联成员。北京政府对此十分重视,910日,我国签订对奥和约,192011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中国成为国联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国寄望国联来维护弱小国家安全,期盼它成为国际正义的主持者。

——摘编自周乾、陈积敏《论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国际联盟成立的认识和参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政府加入国联的原因以及前提条件。

材料二   197110月第26届联大上,以76票赞成,36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法权利。基辛格在回忆录中作了这样描述:“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它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它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它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时,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性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摘编自连海山《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2537次组卷 | 20卷引用: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508次组卷 | 20卷引用: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疾病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传播成为可能。为了防控疫情,相关国家采取了隔离措施,但标准不一的隔离政策又影响了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一战结束后,试图成为战后国际新秩序和未来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国际联盟,努力在国际抗疫合作与卫生治理方面有所作为。19209月,国际联盟大会通过决议,成立常设辅助机构——国联卫生组织,专门负责和处理国际疫情与卫生问题。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国联卫生组织未能统一合并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和泛荧卫生组织,建立起全球统一的国际抗疫合作与公共卫生治理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抗疫资源的集中和合作措施的执行效果,但它与后二者进行了尽可能的协商与合作,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疫情防控做了许多富有开创性且颇具实效的工作,是现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闵凡祥《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疫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卫生组织的影响。
2022-09-12更新 | 38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时期的海外华工史,主体上是一部苦力贸易史,它是殖民主义的罪恶产物。纵观其历程,最早是始于鸦片战争前的向“南洋”偷运华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殖民主义者利用以不平等条约划定的通商口岸为基地和据点,公开而疯狂地揪起贩运华工的恶潮,不但大规模地向南洋贩运华工,而且将其范围扩大到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区。大量华工被贩卖到海外,过着苦役生活。一战结束后,贩运华工出洋仍然没有销声匿迹,甚至还一度出现回潮现象。至20世纪30年代,华工作为苦力被贩出洋的情况方告结束。

——摘编自董丛林《中国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       华工史话》

材料二       19178月,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之后,赴法华工的身份客观上发生转变。他们不再仅是附属于招募国家的契约性质的劳力,而是变成中国派往协约国的“参战代表”。到大战结束,中国获得战胜国身份后,华工更被认为是国家的“功臣”。华工参战角色的论述也由此产生。有关华工参战角色的建构主要着眼于两个层面,即华工的应募动机及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材料三       19255月,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并由此掀起了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运动。这时,《晨报副刊》连载了一篇名为《巴黎和会中之华工》的文章……该文特意描写了华工的爱国举动以及英国和日本对华工的虐待与镇压,实际隐喻的是日本伙同英国制造的“五卅惨案”,以此号召工友再次团结起来,进行反帝爱国的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政府随即以日本违背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等国际公约,向国联提出控告。在此背景之下,“一战华工”又一次被提起。该次有关华工的论述主要围绕华工与《九国公约》的关系展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岩《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语境变迁与意义重建》


(1)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历史上华工演变历程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一战中赴法华工身份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归纳其“对国家的贡献”。
(3)甲同学赞同《晨报副刊》刊登的文章,乙同学对华工与《九国公约》关系持有疑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择:①对甲同学“赞同”的意见进行评价;②帮助乙同学解决“疑问”。
2022-12-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五)(14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东欧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协约国决定在波兰原有领土上重建波兰。根据《凡尔赛条约》,波兰得到了与其国力极不相称的领土以及一条通向波罗的海的走廊——波兰走廊。这条走廊将德国领土一分为二,给德国发展极大造成困境,致使整个20世纪20年代德国民族主义者不断疾呼,修改德波两国边界。为了打破凡尔赛体系的限制、争取外交主动,德国于1922年与苏联签订《拉巴洛条约》,两国正式建交,夹击波兰。与此同时,德国利用英法隔阂,在1925年与英、法等国就边境问题达成共识,禁止单方面使用武力干涉,这造成法国在欧洲主导地位的下降,也使法波两国在东欧的同盟体系瓦解。

——摘编自王利《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德关系研究(1918-1939)》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协约国重建波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协约国重建波兰带来的影响。
2022-04-23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