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一场战争的两个阶段。但“二战”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战争初期,德国横扫欧洲大陆,这羞辱和削弱了其他欧洲强国。同时,正在中国作战的新兴帝国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旧有殖民地上横行,但这也意味着日本将不可避免地和美国发生冲突。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胜利还产生了另一个影响;它使希特勒相信自己是个军事人才,这鼓舞了他去实现最初的梦想并入侵苏联。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不得不联合起来。

因此,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时被视为最后一场意识形态大战,一场“拯救民主”的战争,但事实却是,如果没有斯大林,盟军恐怕很难在这场战争中取胜。

——摘编自安德鲁·玛尔《BBC·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在二战初期胜利产生的影响,并简要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一场战争的两个阶段”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贡献。
2022-03-29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822日,希特勒宣称“毁灭波兰是我们的第一号任务”。2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属秘密议定书》中规定:“在一旦波兰国家所属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两国利益范围将大体上以比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9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9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未按照盟约从空中和陆上发动攻势以缓解波兰所受到的致命打击。917日,苏军入侵波兰。106日,英法拒绝希特勒提出的和平建议,声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宣称恢复战前的波兰国家是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同时,英法支持成立了以资产阶级温和派为主的波兰流亡政府,在波兰侨民中组建了武装力量,参加了保卫法英的战斗。法国沦亡后,波兰流亡政府迁到伦敦。

——摘编自程人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舞台上的波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待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应对德国入侵波兰的举措并说明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 世纪30年代以后,德国问题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问题。英、法对意大利政策从全局来说,需要服从于对德斗争的策略。因此,英、法在谋求对德缓和的同时,努力争取意大利的合作以求共同被制德国。法国认为,同意大利接近,可以成为对付德国破坏现有公约的有效手段。1933年12月7日,英国外交大臣塞缪尔·霍尔和法国外交部长皮埃尔·赖伐尔拟定了《意大利一埃塞俄比亚冲突的共同 解决纲领》,又称《霍尔一赖伐 尔协定》。协定建议:埃塞俄比亚将欧加登省等共60000多平方英里的土地(相当于埃全部领土的2/3)割让给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的南部领土划为“意大利经济发展和居留的地区”;作为交换,埃塞俄比亚可以得到意属厄立特里亚一条仅3000平方美里的狭长地带作为出海口。该协定虽因埃塞俄比亚的激烈反对未获得通过,但其恶劣影响不言自明,1936 年5月,意大利军队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尔——赖伐尔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尔——赖伐尔协定》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25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移民制限立法。19422月,以介绍亚洲为主的《亚洲与美洲周刊》杂志上登载了一篇题为《废除排华法》的文章,揭开了废除排华法运动的第一幕。该文作者明确提出了排华法严重威胁美国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呼吁美国政府即刻废除对美国的最大盟友——中国人歧视的排华法。事实表明,排华法的废除,给予中国年间105名的移民配额,并没有真正把中国移民放在同欧洲移民平等的地位。然而,这一象征性的外交姿势却在美国东亚政策的形成和演变中起了不可否认的作用。1943年排华法的废除不仅是美国战时所需,也是对战后战略深思熟虑的结果,即废除排华法,进一步消除种族间的隔离,从而为美国在战后世界霸权的角逐中寻求最大的政治资本。

——摘编自马晓华《移民与中美关系——从排华法的废除看战时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称其为“一桩从天上掉下来的幸运的事”。美国更积极地介入远东事务,迅速做出了防止日本“北进”的反应。624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公告,宣布解除对苏联在美资产出口管制。7月以后,美国政府同意苏联提出的优先给予出口许可证的要求。723日,罗斯福批准了为一支有500架飞机的中国航空队提供装备和人员,还批准了派遣军事代表团来华,考察与租借援助有关的事宜。7月底,当日军开进印度支那南部时,美国随即做出了激烈反应:罗斯福发布行政命令,宣布冻结日本在美一切资产。美日之间的分歧,预示着两国矛盾的不可调和。

——摘编自张愿《苏德战争爆发与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的远东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远东政策的影响。
2022-05-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开始核裂变的研究是在1941年。根据情报,德国从1938年已开始此项研究。美国政府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加紧此项研究的目的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就是要赶在德国前面制造出新型武器来。但到了1945年4月之后原子弹的研制已接近成功,要考虑使用这一新型武器时,该委员会充分意识到原子武器的出现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杜鲁门到波茨坦开会的第二天,接到国内密电,原子弹爆炸成功。他意识到,从此美国手中拥有了“无敌的轰炸力量”。在波茨坦会议上,美英既要严守秘密,又按捺不住要对苏联显示一下力量。对此,斯大林当时不动声色,只是说,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希望美国好好运用它来对付日本。实际上斯大林已经对国内发出指示,要加速进行其本国的核武器计划。1945年8月6日、10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冷战从人类第一次使用核武器开始。

——摘编自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2)如何理解“冷战从人类第一次使用核武器开始”这句话?
2021·海南·高考真题
真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法国国防部长马奇诺在“停战车厢”揭幕仪式上说,要追念那些伟大的逝者,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德意志帝国在这片具有历史意义的空地上吞下败果。193471316日,前往贡比涅森林朝圣的法国老兵J.埃泰写道:“在这片森林中一个庄严的角落,可怕的噩梦得以终结……,胜利者应当自豪,失败者则应感到羞耻。”利用复仇情绪上台的德国纳粹党在1940年占领法国后,德军凯尔特将军在“停战车厢”内宣称:“对德意志民族的摧残与羞辱肇始于此。”法国投降仪式结束后,德军将这节车厢运到柏林。

20世纪50年代,“停战车厢”重回贡比涅森林,两国民众面对过往时,愈发呈现出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20181110日下午,法国总统与德国总理在贡比涅森林“停战车厢”前共同参加一战停战百年的纪念活动,携手跨越历史恩怨,开创了合作的新篇。

——摘编自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停战车厢”在法德两国人民心目中象征意义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社会原因。
2021-12-27更新 | 1748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3(河北卷)

8 .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对外侵略的祸水急骤囤积,欧洲和平格局被打破。希特勒虽然野心很大,想称霸世界,但他连一举占领欧洲的力量也没有,只能一步一步地来实现他的扩张计划,或者先向西线出击,或者先向东线出击,而不能两线同时开战。他下决心接受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教训,竭力避免两线作战。在当时的局势下,制止德国外侵祸水的进一步溢出,是当时欧洲各国的共同目的,当时对希特勒最有效的制裁是苏、英、法结成可靠的、紧密的军事同盟,但是英、法一心实行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处心积虑地祸水东引,挑起苏德战争以从中谋利,因此对苏联提出的苏、英、法谈判毫无诚意。193981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该条约的签订,是面对英、法的绥靖,集体安全无望,德入侵波兰之箭已成离弦之势,苏联不得不退而自保的产物。

——摘编自张玉璋李周全《外交推迟战争的范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021-09-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夏季的欧洲,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已结成了同盟,战争已迫在眉睫。19393月灭亡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如何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已成为德国的战略目标。英德之间在进行着秘密的接触谈判,德意日三国也在进行缔结军事同盟的谈判,苏联与英法的结盟谈判又陷入僵局。1939823日,苏联为了自身安全,与纳粹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宣告了英法苏三国莫斯科谈判的失败,苏联不再提法西斯是发动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转而斥责英法是战争贩子。同时,苏联向德国输出了大批粮食、石油等战略物资。19399月至19408月间,苏联以保卫“西部边界安全”为目的,在东欧建立了战争防备缓冲带。

——摘编自刘子靖《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的影响。
2021-07-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