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就有300多万人,通过参战使他们对自己民族的解放有了坚定的信心。到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摆脱殖民统治,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据此可知,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增强B.社会主义力量的大力支持
C.殖民主义国家国力趋于衰弱D.殖民地各国经济获得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材料中"政策"的实施(     
A.促进了欧洲国家合作B.反映了欧洲经济的急剧下滑
C.延缓了世界大战爆发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使世界从动荡战争时期转向和平与发展时期……它把和平还给了世界。”上述观点说明(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威胁已经消除
B.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从此走向安定繁荣
C.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战争的残酷深化了世界的和平意识
2022-07-09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签订《慕尼黑协定》回国后,受到群众自发的、凯旋似的欢迎,当时的报刊无一例外地表达出感激之声。这表明(     
A.反战情绪弥漫着整个欧洲
B.民众情绪左右着政府决策
C.亚欧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
D.绥靖政策有一定社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没有必然性
B.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
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
2022-01-10更新 | 822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墨索里尼在1938年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去,我就将不得不在一周内从埃塞俄比亚撤退。”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贸易竞争激烈
C.国联“大国一致”原则的危害性D.国际势力纵容助长了法西斯侵略
8 . 深夜讨论结束后,英国人召来捷克代表,由两名工作人员向他们宣读了协定文本,并交给他们一份捷克斯洛伐克撤出苏台德区的地图,并表示“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英国此举
A.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B.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C.稳定了德捷边境的局势D.维护了欧洲的和平与安全
9 . 下图是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画家将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框,用漫画的形式提前祝福反法西斯战争中新的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的诞生。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与美国结盟遏制苏联B.英国庆祝美国即将参加二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即将成立
10 .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材料评价的是历史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