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     
A.反法西斯同盟建立B.德意日法西斯投降
C.联合国的正式建立D.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2 . 巴黎和会上大国共同约定至少在欧洲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原则,即按照语言划定的每一个民族或者种族,原则上都能建立拥有自己的主权和独立的民族国家。而某种现实与这一原则相悖,19年后最终酿成了
A.五四运动B.十月革命C.慕尼黑危机D.柏林危机

3 . 材料   1936年2月,西班牙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成立了以左翼共和党人为首的共和政府,并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这引起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的仇视,并发动反对共和政府的叛乱。30年代的法国全国上下都不希望再一次发生世界大战,对战争充满了厌恶。德意已开始积极地支持佛朗哥叛军,如果法国仍然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援助,那么西班牙内战就很可能升级成一场整个欧洲的冲突。法国想通过“不干涉”政策为其它国家做好榜样,以此希望德国和意大利也会循规蹈矩,这样就不会使战争扩大。法国实行“不干涉”政策后,使西班牙共和政府陷入了孤立,它得不到国外的援助,而佛朗哥叛军则能从德国和意大利获得大量的军事援助,最终内战以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对西班牙的“不干涉政策”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王利《探析法国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不干涉”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不干涉”政策的影响。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中,广播被称作除了海陆空军之外的“第四战线”。德军占领法国后,夺取了法国所有的广播电台,全天候广播法西斯的文化价值观念。日本在七七事变之前,就全面控制了伪满广播。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广播亦是如此。在广播中,日本关于战果的报道,是实际情况的六倍;关于损失情况的报道,则是实际情况的五分之一。反法西斯同盟国为应对法西斯的广播出击战,也对广播严加控制,除报道战事、战况外,还有自办的广播节目。英国创办了针对德军的秘密电台,给敌方制造混乱;为拉拢美国参战,还专门设计了针对美国的新闻节目,最终和美军达成同盟。流亡英国的戴高乐经常通过BBC演说,鼓舞法国民众。

——徐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的较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中法西斯国家发动广播出击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反法西斯国家开辟“第四战线”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材料   1942年5月,苏联和英国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缔约双方保证在对德国以及对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欧洲国家作战中,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各种援助与支持;绝不与德国或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任何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缔约双方顾及每一方的安全利益,同意在再建和平以后,密切友好合作,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遵照绝不为自身追求领土扩张及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两项原则而行动;绝不缔结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同盟,或参加反对另一方的任何集团;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概括《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意义。

6 . 材料:20世纪初,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与道德无关,无所谓正义与否的观点,被欧洲各国奉为经典。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战后被残酷战争震惊了的精英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由法国和美国发起、15个国家(1933年已达63个)签署的《非战公约》,核心内容就是宣布在国家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裁减军备或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一战后战争观的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2018-06-07更新 | 5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的相同点是
①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④促进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超出一国范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春夏,在欧洲外交舞台上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变化多端的外交大角逐。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对苏联采取联合政策,英、法同苏联就缔结互助条约和军事条约进行了长达几个月时间的谈判。与此同时,苏联又同德国进行谈判,英国同德国也进行着秘密谈判。所以,在三角谈判中,苏联占据了中心位置。如果苏联与英、法结盟,德国要进攻波兰就得三思而行;而如果苏联与德国订立了条约,希特勒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放手大干了。在整个谈判中,苏联与英、法的谈判失败了,与德国的谈判却取得了成功。苏联曾向英、法建议先进行军事谈判,但英、法缺乏诚意。8月12日,军事谈判开始,苏联提出了一项三国共同抗击侵略的计划。但是,谈判中存在着一些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苏军假道波兰问题。波兰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同意苏军进入波兰。结果,军事谈判也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从8月初开始,德国迅速行动,抢在英、法前面,加紧与苏联的秘密谈判进程。

——摘编自张开荣《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角外交谈判中各方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谈判取得成功的表现,并分析苏联与英法谈判失败的原因。

2018-01-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育才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5(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毀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参战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军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决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自己的力量,对日作战,美国拥有军事优势……而这是根本的。

——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致死方休,……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8月6日,美国以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调查该市死伤总数,死者计6万人,伤者10万余人,而伤者亦大多数无法治疗。

——《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记》

请回答:

(1)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论点?

(2)你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3)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

2018-01-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材料二引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观点有何不同?

(2)对材料一中“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如何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