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4月,美、英初步达成了1943年在法国北部登陆作战的协议。5月底,苏联向美国提出了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美国答复说完全有把握在1942年向法国进攻。6月初,苏联征得了英国对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允诺。612日,苏英、苏美分别发表了联合公报,宣布“双方对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达成充分的谅解”。这样,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以苏英美政府声明的形式确定下来。1942年夏,英军在北非战场失利,英国向美国提出以在非洲登陆代替在法国登陆的作战计划,并征得了美国的同意。725日,英、美制定了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已不可能,第二战场问题被搁置起来。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美英确定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战场问题被搁置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空运开始后,规模逐渐扩大,援华空运大队的人员由初期的8千多人增至8万多人,各类运输机到1945年8月已达629架,而中国航空公司参加空运的飞行员至战争结束前已增到约200人,飞机增至30架。到战争临近结束,中美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达659架(含中航30架),动员了空勤、地勤人员85643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艰巨的后勤工作之一,“驼峰航线”在开通期间从来没有因天气原因和日军战斗机的攻击而停飞过。无数盟国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保证了航线的畅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罗斯福在1940年12月29日对整个国家发表了广播讲话。他说道,“这不是一次关于战争的炉边谈话”,“这是一次关乎国家安全的谈话”,这是对美国外交词典中的中心术语比较早的使用。罗斯福认为:“轴心国不仅承认,而且声明在它们的政治理念与我们的政治理念之间,并不存在最终的和平”,“如果不列颠沦陷了,轴心国就将控制欧洲大陆、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公海,它们将处于一个更为有利的地位,能够运用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海洋资源来对抗西半球”,“我们屹立在那里,守卫着大西洋,英国是我们的邻居。没有条约,没有不成文的协议,只是两个同样热爱自由的民族之间的自然而然的合作”,“难道有人相信,当自由的英国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大西洋上的海上邻国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害怕对美洲大陆的任何攻击吗?”

——摘编自戴维·雷诺兹《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炉边谈话”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3-10-14更新 | 123次组卷 | 7卷引用:全国名校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5月押题文综历史试题(老教材老高考版)
4 . 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认为,法国对捷克履行军事义务就成了英法同盟的一个威胁,因此而卷入一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当希特勒在1938年抛出苏台德问题时,最紧张的是唯恐被卷入战争的英国。由此可见,当时(     
A.英法无力抵御法西斯的扩张B.经济危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
C.德国法西斯主导了欧洲局势D.欧洲的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
2023-03-22更新 | 99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瓜岛(瓜达尔卡纳尔岛)是澳大利亚的门户,邻近日本。日本在中途岛战役失败后,决定继续实施对南太平洋诸岛的进攻,计划先在瓜岛修建航空基地。19428月美军在无意中发现了正在修建中的机场,便决定攻占瓜岛,作为反攻日本的一个起点。194287日上午,美军三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开始炮击瓜岛,并几乎未遇抵抗地登上了瓜岛。从19428月到19431月,日美双方起初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机场的争夺开始,最后发展成为双方的海陆空大战。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这次瓜岛大战是日本陆海军协同作战的第一次大败,也是盟军在南太平洋诸岛登陆作战的首次告捷。

——摘编自《血战太平洋之瓜岛争夺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军发动瓜岛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瓜岛战役对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2022-04-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广东汕头·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88日,苏、美、英、法四国代表经过谈判,在伦敦正式缔结了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首要战犯的协定》(简称《伦敦协定》),并通过了《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根据四大国协商,决定在德国的纽伦堡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审判,起诉书起诉希特物的主要同伙赫尔曼·戈林等24名纳粹政权的主要人物及德国内阁等集团或组织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及共谋罪。在欧洲盟国探讨惩办德国战争罪犯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也开始认真研讨对日处理及战后的对日政策,其中审判日本主要战犯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日本投降书及19451226日关、英、苏莫斯科会议的投权,并征得中国同意,1946119日,驻日盟军最高统帅公布了《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特别通告第一号》,宣布根据盟国惩治战犯的一系列共同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惩办战犯的条款及《日本投降书》,并经盟国投权、发布命令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同日还公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法庭将以破坏和平罪、反人类罪和普通战争罪控告日本战争罪犯。

--宋志勇:《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的背景。
2021-12-29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7 . 材料远东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履行在雅尔塔会议上的承诺,于19458-9月间对法西斯日本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协同苏军作战的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外蒙古(今蒙古国)军队。作战地区主要在中国东北境内,同时在朝鲜北部、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也采取了军事行动。远东战役的战场辽阔,地形复杂。为实现大纵深和快速度的进攻,苏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实施重点突破,东西夹击,并在第一梯队集中大量坦克和机械化兵团迅猛推进,在短短的10多天里歼灭了号称百万大军的日本关东军,从而迫使日本最终接受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后,苏联将东北境内的工业企业直接作为其战利品

——据彭训厚《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远东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远东战役。
2021-05-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1·全国·一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实现侵略扩张的野心,决定先吃掉波兰,解除其东方威胁,为尔后西攻英法、东侵苏联创造条件。波兰也视德国为主要威胁,结盟英法。1939年4月,德国制订“白色方案”,其战略企图是集中主要兵力迅速突破和分割波军防线,尽快结束战争,将主力调至西线对付英法。波兰制订“西方计划”,其战略意图是在边境地区遏制德军攻势,待英法在西线参战后,向柏林和东普鲁士方向发动攻势,将战争推入德国境内,最后争取胜利。1939年9月1日凌晨,法西斯德国以与波兰的领土争议为借口,集中50多个师的兵力,从西里西亚、东普鲁士两个主要方向进行猛烈进攻,同时使用千余架飞机打击波兰主要战略目标。德军迅速突破波军在边境地区的防御,向纵深发展。波兰迅速崩溃,国家覆亡。

            ——摘编自安田《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稳定战局的努力及其失败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德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波德战争的影响。
2021-04-20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918日,英法领导人在伦敦举行会谈,法国总理达拉第指出:“德国的真正目的是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向东方进军,罗马尼亚是下一个目标,结果是德国很快成为欧洲的主宰,并过身来对付法国和英国”。张伯伦在15日与希特勒的会谈中,已经得到了希特勒关于这将是德国最后一个领土要求的保证,张伯伦同意做出了某种让步,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把苏台德人占人口半数以上的所有领土割让给德国,英国同意参与“一项使新的捷克斯洛伐克边界不受无端侵犯的国际保证”。然而,事实证明希特勒只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他提出了更过分的领土要求。

法国人极力主张勇敢地面对独裁者,而英国人——他们既怀疑法国的军事实力,又对本国实力不抱幻想——则倾向于进一步安抚德国避免战争。并且英方获悉“苏联现有的三十个步兵师及大批机械骑兵部队、坦克部队和空军部队在西线做好了干涉的准备”……在法国国内,政府由于受到反战团体的攻击以及军方失败主义情绪的影响也产生了动摇。……当接到希特勒前去慕尼黑参加会议的邀请之后,英法两国都松了一口气,他们为自己又一次避免爆发战争所做的努力感到欣慰。

——摘编自于婧《二战前英法在绥靖战略上的分歧与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在苏台德地区问题上的分歧,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待苏台德地区问题的结果及其影响。
2023-03-26更新 | 25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七事变”发生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于7月20日正告日本政府说:“中国政府渴望和平,但蒋介石也有一个他不能放弃的底线。”英国首相张伯伦主张召开国际会议谋求中日停火的途径,但反对国际社会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

日本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又制造了“八一三事变”,进一步扩大侵略。英国社会各界力量和团体以及个人,多数主张英国改变对日态度。1938年5月7月,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向英国外交部建议,应该援助中国。英国政府也开始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重开了滇缅路,让抗日物资运送到中国,还给了中国800万英镑的出口贷款。1938年10月16日,丘吉尔在对美国人民的广播中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相信中国人民绝对不会被征服。

       ——据李世安、陈淑荣《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态度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
2022-12-29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