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领导人在慕尼黑开会,就苏台德问题达成决议。他们没有与苏联协商,他们也没给捷克斯洛伐克留下选择余地,除让它签署会议产生的一切协定之外。最后,英国和法国选择了绥靖政策,屈服于希特勒的要求希望他感到满足,希特勒得到了他要的捷克斯洛伐克那部分领土。回到英国,张伯伦首相宣布,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从毁灭中和欧洲从大战中拯救了出来”。整个欧洲欢呼雀跃,庆祝他们所认为的和平得到维护的条约。几个月后,希特勒的部队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其余的领土。当希特勒接下来威胁波兰的时候,大不列颠变得强硬起来,承诺援助波兰。他们转向苏联寻求帮助,但为时太晚了。在国际事务中被孤立和排斥时间太久,以及对法英就德国侵略的软弱反应而感到幻灭,1939年8月23日,斯大林与希特勒签署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让举世震惊。

——摘编自丹尼斯·谢尔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
2022-05-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8月9日至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纽芬兰停泊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规上举行大西洋会议。会后于8月14日发表了联合申明,即有名的“大西洋宪章”,主要内容有:反对强加于人的或不民主的领土易手:待纳粹暴政消灭后,重建世界和平等等。在讨论中,罗斯福嘲讽英国的殖民政策是“18世纪的方法”,要求废除大英帝国的特惠决定,开放市场。丘吉尔则反驳说,“他当英国首相的目的并不是来主持 大英帝国解体的”,但还是不得不同意把美国坚持的“贸易自由”“航海自由”“机会均等”等原则写进宪章。会议期间,美英两国还商定援助苏联抗击德国。9月24日,苏联政府宣布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据齐世荣 《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西洋会议。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521日,德军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分割了英法盟军的战略正面,并封锁了加来海峡,阻止英军的增援。英法盟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比、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三面受敌,一面濒海,处境极为危急。正当盟军危在旦夕时,希特勒却突然下令坦克部队停止追击。

希特勒这一命令为盟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5月26日18时57分,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计划”。8500艘各类船只,从巡洋舰到小帆船,涌向敦刻尔克海岸。盟军在空军掩护下,乘船向英国撤退了33.8万多人,撤退时武器装备丢失殆尽,接运撤退的舰船损失很大,还有302架英国飞机被击毁。6月4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俘虏法军4万余人。这就是被西方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摘编自段苏权《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敦刻尔克大撤退得以成功的条件及意义。
2021-05-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美英三国于194524日至11日,在雅尔塔召开了首脑会议。会议的议题包括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及成立联合国等议题,其中远东问题主要指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三国以中国主权为代价,满足了苏联提出战后在中国东北有特权的要价,也保证了美国和英国在中国的政治利益,苏联则同意对德战争胜利后两至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因担心引起中国强烈反对,以及世界舆论的影响,苏美英三国将该协定作为机密不予公布,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意,因此这一协定也称《雅尔塔秘密协定》。该协定是二战后苏美英瓜分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少冬《雅尔塔秘密协定对战后中国的秩序安排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签订《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05-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