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人将正式加入国际组织,他们认为在那里有扩张苏联势力或削弱别国权力的机会。莫斯科对待联合国,并不把它看作是根据各国共同利益和目的而建立的持久稳定的世界组织,而是把它看作有利于苏联追求上述目标的一个舞台。只要苏联人认为联合国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会留在联合国内。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第511号(节录)(1946年2月22日)

材料二1953年,马歇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位评奖委员说,这是诺贝尔和平奖第一次被授予一位职业军人,这样做,不是奖励他的军事功绩,而是奖励他为和平事业所做的工作。他在演讲中说:“对于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这些议论显然很能影响其他人,但对我则恐怕就没有什么影响,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

——李辉《封面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乔治·凯南对苏联加入联合国动机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战后初期联合国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马歇尔“为和平事业所做的工作”。

2018-02-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列有关“二战”后初期雅尔塔体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以战时军事实力为基础
B.具有大国霸权主义色彩
C.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D.说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简答题 | 适中(0.65) |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在讨论如何迫使苏联撤走导弹时,先后提出了种种方式以供选择。邦迪和腊斯克主张通过外交途径,或通过葛罗米柯或直接会见赫鲁晓夫,或向联合国提出。肯尼迪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谈判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况且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工程进展迅速。泰勒,狄龙等主张对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实施外科手术,进行空袭加以摧毁。这种方案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认为这是冒险、不可靠的。人们担心在空袭中不可能全部摧毁在古巴的导弹,残留下来的苏联导弹可能对美国进行报复,它必将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损失。麦克纳马拉提出进行封锁,不让苏联继续向古巴运送进攻性武器,在对峙中迫使苏联撤出已在古巴部署的导弹。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可进可退,留有回旋余地的方案。封锁成功迫使苏联撤出,避免直接冲突;封锁不果则可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

—摘编自《近年学术界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指出面对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提出了哪些应对方式?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结果及影响。

2018-08-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七校联合体考前冲刺交流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4 . 下列有关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与阿富汗政变直接相关
B.美苏关系进一步缓和
C.采用了突然袭击的方式
D.说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
5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主要动力;而法西斯主义就是在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毒瘤,是帝国主义追求霸权的一种最疯狂的表现。
——李巨廉《战争历史运动坐标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对法西斯国家及其仆从国进行了处置,联合国取代了无能的国际联盟,五大国共享“否决权”,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欧洲中心不复存在,美、苏分别成为半个世界的领袖。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教学参考》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评述雅尔塔体系。
2016-11-2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潍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一 虽然四大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但盟国之间早先已达成协议对战后德国采取协同政策。各大国都同意德国应该付出战争赔款。赔款主要是支付给苏联。在战争结束时,美国人却很快有了新的主张,希望推动德国的经济重建,以此来加速欧洲的复兴,并削减欧洲对美国财政援助的依赖,英国人、法国人对此也予以支持。于是在1948年6月突然废除已严重贬值的旧德国马克,按一比十的比率发行新的德国马克。事前没有就此得到征询的苏联人予以反对,因为这样做就违反了战时达成的将德国作为一个单一经济体的协议。作为报复手段,他们(苏联)封锁了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和铁路。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然而正是从柏林封锁这一东西方在战后第一次最为严重的冲突与较量中,人们也看到了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首次发挥了作用。苏联对柏林的封锁始终只限于水、陆交通,而开放着空中的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施行;而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接触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给对方留有余地,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冲突的升级。……1949年5月23日在巴黎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有关德国的问题和由于柏林形势而发生的诸问题,包括柏林的货币问题在内。于是到5月12日零时,西方的车辆通过占领区的分界线,历时11个月的封锁取消。

——摘编自彭树智《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林危机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苏为解决柏林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总体来说,它(雅尔塔体系)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和苏联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对抗,从而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雅尔塔体系在“控制战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与此相反,有的学者对雅尔塔体系更多地持否定态度,认为战后地图主要由美苏绘制,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苏两大国的交易和对立的结果,因此认为战后世界的动荡和不宁都根源于这一体系……首先,它与战后国际危机相联系,由于美苏两国都想寻求世界霸权,因而形成多次危机。它与战后国际局部战争相联系,据粗略统计,在战后至今发生的20多场战争中,不仅美苏介入为其主要特点而且介入比例越来越高……由于美苏军事对峙主要在欧洲,双方不断进行核军备竞赛,造成欧洲乃至全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所以冷战是雅尔塔体系的必然产物。

——摘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评析材料关于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局势影响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呈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是必要条件》
评述材料中法国“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3-09-12更新 | 5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