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关于如何解决国际争端,成为了世界所思考的问题。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特点……《国际联盟》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宪章取消了国联盟约的一致通过原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表决程序采取大会2/3多数和简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不仅如此,联合国还拥有派遣部队充当安理会支配下的一支常设军事力量的权力。这样联合国不仅从道义上而且在武力上使其决议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摘编自高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并指出国联形成决议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并简要评述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联合国运行机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有何共同之处。
2 . 非传统安全威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非传统安全威胁早已有之,并非一个全新的问题。西方恐怖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也记载了许多谋刺活动;贩毒、海盗、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问题都并非始于今日,自然灾害更是始终与人类历史相伴随……但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却是近年来才凸显的。除了由于冷战格局瓦解,世界大战爆发的危险降低,人们开始更多关注早先被冷战掩盖住的一些问题之外,近年来连续发生的“911”事件等重大恐怖袭击,东亚、拉美金融危机,“非典”疫情传播,乃至印度洋大海啸等,都进一步引起各国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度重视。

绝大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安全压力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甚至波及到整个地区或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一定来自某个主权国家,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如个人、组织或集团等所为。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非传统安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例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某些流行性疾病可能不再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威胁;而随着恐怖主义的不断升级,反恐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化快,流动性大。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大量流动的条件下,有些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蔓延之势,控制的难度和风险就迅速增大。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害不可低估。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夺走了近3000人生命,超过了美国在当年珍珠港事件中的阵亡人数。


(1)根据材料概括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8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建立了保卫和平的组织。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72国的代表参加,选出了常设委员会,大大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开展了签名运动,半年达5亿人。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保卫和平委员会。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赞成对4票反对、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战后和平运动的主题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作用。

2018-10-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林芝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影《魂断蓝桥》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芭蕾舞女演员玛亚在滑铁卢桥邂逅了高级军官罗伊,由于战争的原因,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前一天晚上,罗伊接到命令,部队当晚开拔。一天玛亚无意中看到了罗伊的名字在阵亡名单中,玛亚悲伤欲绝,为了维持生计,玛亚和她的好友都沦为街头应招女郎。罗伊并没有死,他回来了,玛亚的遭遇使她无法面对与罗伊的婚姻及罗伊家族的显赫地位。她来到滑铁卢桥,毫无畏惧地向一辆辆飞驰的军车走去……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业。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攻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和平万岁”,纷纷扔下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了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二电影和小说表现出的共同主题思想。
材料三   20世纪50——60年代部分歌曲
人物作品
约翰•列依《给和平一个机会》《想象》
鲍勃•迪伦《随风而逝》《战争的主人》《大雨将至》《敲开天堂的大门》
菲尔•奥克斯《战争结束了》
约翰•丹佛《我们制造武器干什么》

材料四 ……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终于于1952年12月12日在维也纳胜利召开了。到会国家85个,代表1880名。这里面正式代表1627名,列席代表102名,来宾105名,国际组织代表46名。代表性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盛大的会议,真可以说是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人类大集会。
……讨论了三个中心问题:(一)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二)关于停止现行战争,首先是朝鲜战争;(三)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摘自《关于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


请回答:(2)根据材料三四,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在内容上、范围上和组织上各有哪些特点。
2016-11-18更新 | 5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选修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2014年6月28日上午,印尼西加里曼丹省东万律县万人坑纪念园里,一年一度由西加里曼丹省政府主办的哀悼遭日军残杀死难同胞祭奠仪式,在沉重的哀曲中举行。1942至1945年间,日本侵略者在印尼西加东万律屠杀了两万多名西加社会贤达精英,这惨绝人寰的罪行震惊世界。西加政府为此把6月28日定为每年的地方哀悼日,西加各地在这一天都下半旗,西加政府官员和各阶层民众都会前往东万律遇害同胞纪念碑塔前祭奠,哀悼惨遭日军杀害的先辈们。

材料二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造成30多万人遇难。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多年来每到这一天,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南京都会举行相关纪念活动。2014年2月1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12月13号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尼、中国举行反抗日本侵略纪念活动的共同原因和特点。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举行的纪念活动与印尼的纪念活动有何主要不同?中国的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2018-09-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江山中英文学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

联合国维和是由本组织制定的一种独特而有力的手段。“第一代维和行动”是以1948年向中东地区派遣“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为开端。维和行动本质上是军事性质的,包括监测、监督、证实停火,实现初期和平协定,这种传统的维和行动通常不直接介入解决冲突的政治进程。冷战结束之后的20世纪90年代,如恐怖主义、贩毒、移民问题、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等日益突显出来。冷战后开启的“第二代维和行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维和的任务不仅包括传统的维持和平,而且扩展到了国家建设和人道主义救援方面,即包括监督或组织选举,军人复员和武器控制,协助宪法或司法改革的执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维和部队的组成不仅包括军队,还包括警察和文职人员,旨在全面落实和平协议。

中国对联合国维和经历了从反对、默许到参与的变化过程。冷战结束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1989年中国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此后中国维和人员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上所有的热点地区,为全球的和平事业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摘编自联合国官方网站关于“维护和平”专题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冷战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冷战结束前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10月,美国、英国、中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成立罪犯调查委员会,筹备战后审判。19461月,驻日盟军统帅根据盟国最高委员会决定,正式颁布了关于在东京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特别宣言》,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19462月,迈克阿瑟正式任命澳大利亚韦勃爵士为首席法官,以及来自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10国的10名法官;同时任命了首席检察官和其他30名检察官。东京审判从19465月开庭,审判的是第一批28名甲级战犯,到194811月宣判终结,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其间共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判决书宣布,确认日本有对中国进行侵略战争及对苏联、美国、英国与其他盟国进行类似战争之罪。认为“九一八”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日本是中日战争的侵略者。

——刘作奎《东京审判铁证如山日本战犯哑口无言》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审判的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东京审判的意义。
2022-03-29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形式,维和部队的作用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后就应离开发生冲突的地区。它的进驻与活动,需由安理会或联合国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然后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进驻后,一旦该国政府提出撤军要求,必须立即撤出。它不同于一支真正的军队,它没有战场,没有敌人,是一支政;台外交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除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内政。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维和部队方队首次亮相。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在联合国7个维和任务区,2500多名中国军人守护在最危险的地方,还有8000名维和待命官兵随时听令出征。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先后有13名维和勇士牺牲在异国他乡,中国军人用生命和热血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新京网报(2019年10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加维和工作的意义。
2020-01-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收官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8月在波兰的弗罗茨瓦夫,来自45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首先举行了世界文化界人士保卫和平大会,并成立了国际联络委员会。其中有法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及其夫人、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等。1949年4月20—25日,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法国巴黎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同时进行,有2287名代表参加,代表72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和25%的世界人口。1950年爱因斯坦发表电视讲话,反对美国制造氢弹。1950年11月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会尊奉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运动兴起的背景。
2019-08-21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二战后,人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人权”写入国际文件,并纳入国际法的范畴。1946年联合国成立人权委员会。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该委员会起草的《世界人权宣言》,共30条,第一条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它在重申近代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之后,强调“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这就是说,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没有生存权,其他一切权利无从谈起,宣言在确认私有财产权的基础上还规定了各种个人权利和自由,同时,还规定了社会保障、免于失业、同工同酬,给薪休假、受教育和适度生活水平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说明宣言是各种意识形态在战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妥协的产物,它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某些西方大国从一开始就想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该宣言是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人权宣言》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