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材料   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成同盟,并在1905年和1911年两度续订。到一战结束时,日本对华出口已居各国之首,而英国则落后于美国屈居第三。英国再次面临如何保住远东帝国和在华权益问题。持续了近20年的英日同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好处,但是战后的形势表明,英日同盟是否续订,不仅取决于英国,更要看美国的态度如何。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取得的胜利,与它在大战中获得的其它战利品一起,彻底破坏了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战前均势。另外,美国打算组织美、英、法、日四国银行团,利用美元的力量摧毁日本独占中国政策的努力也由于日本的实际抵制而受挫。为了消除在未来的对日战争中英、日联合对抗美国的潜在危险,美国力图拆散英日同盟,而美英两国在遏制日本方面的日趋一致,最终使美国达到了目的。

——摘编自吴于產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日同盟终结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日同盟终结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趋白热化,联合、遏制、威逼、妥协,外交上的阴谋、阳谋迭出。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峙、博弈暗含了各种矛盾与相互仇恨,其中令法兰西上下彻骨痛恨的,就是踩着法国迈向欧洲大国之巅的近邻德意志。虽然在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从德皇威廉二世那里占了些便宜,但对法国而言,这只是复仇的序曲罢了。19146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马恩河激战,法国由败转胜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信心,而德国则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1916年,西线又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极其惨重。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材料二   “一战”后,德意志、奥匈、沙皇俄国、土耳其帝国全部消失;欧洲很多工业区都遭到破坏,而美国工业却得到了大发展;欧洲列强的厮斗破坏了其原本树立起来的统治有色人种的形象。殖民地居民在参战后,不再对殖民者恭顺谦卑了…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在欧洲乃至殖民地广为流传。列宁的思想被更多的欧洲人接受。1919年,孙中山宣布:“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的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工农红军。”

——摘编自乔公玄重《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及中国的影响。
3 . 20世纪,世界上出现过三次军事集团的对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原因及后果。
(2)根据图二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与图一相比其斗争性质有何不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英国一直坚持的“光辉孤立”政策受到挑战,尤其在远东问题上,英俄矛盾不断加深,迫使英国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均与俄国具有重大冲突,而日本在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中的出色表现也让英国对日本产生了兴趣。而且仅就远东地区来说,日本也确实可以成为其利益的守护者。因此,互有所需且日渐紧迫的形势最终促使英日两国在1902年1月30日正式签署《英日同盟条约》。

材料二 一战之后在远东问题上,德国和俄国在短时间内已经无法再对英国造成实际威胁,反而是作为盟国的日本越来越挑战自己在该地区的权威和利益。一战结束后,美日矛盾日益加深,如果英国与日本仍保持同盟关系,其海军力量在太平洋上则对美国形成了绝大的威胁。如果不想被拖入全面和美国对抗的泥潭,英日同盟的存在势必影响与美国关系的发展。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竭力推动了一个更广泛的条约的结成,即“四国同盟”,英日同盟关系走向终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宇《试析英日同盟兴衰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英日同盟瓦解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2021-06-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