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经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材料   一战爆发后,英国为拉拢盟国,打破一贯奉行的维持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完整的传统政策,把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许诺给了俄国,这使得英国必须在土耳其的领土上构筑新的防线。1914年,首相阿斯奎斯发表著名的关于瓜分奥斯曼帝国的演说,这预示着英国政策的新调整,《德邦森报告书》随之应运而生。报告书认为俄国已经被许诺获得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法国已经提出对西利西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要求,认为瓜分的方式会改变东地中海的海上力量对比,对英国的地位不利。报告书还具体划分了列强在中东的利益范围。报告书指出,无论最终选择哪种解决方案,列强在各自的领域中都享有特殊的地位。报告书体现了这个时期英国外交的总体发展趋势,影响了此后英国的外交决策。

——摘编自王伟《试析一战初期英国的中东政策-基于《德邦森报告书》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初期英国《德邦森报告书》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邦森报告书》。
2 .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英国女性就业增长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材料二   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根据这部法案,英国的选民人数增长3倍,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

——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权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

3 . 材料 1916年秋季,全球范围粮食款收,对协约国犹如雪上加霜,也给德国进行潜艇封锁战一个“绝佳机会”。恶劣的气候导致英、法、意谷物歉收。德国期望1917年的封锁会使协约国出现“粮荒”。同时,德国认为美国在1917年突然参战的可能性不大,德国可以通过与美国进行外交斡旋等方式使美国不会马上倒向协约国。由于陆军、海军、国会和舆论都一致要求使用这一“最后武器”,最后皇帝、首相也必须屈从这种意志。1917年2月1日,“无限制潜艇战”再度开始。德国战争后期穷兵黩武的行为使德国与美国等中立国的关系走到了尽头,4月6日,美国参战。

——摘编自崔俗《一战中英国对德经济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再度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再度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的影响。
2020-07-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示范高中(四平一中、梅河口五中、白城一中等)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为选做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 德国军队分阶段占领主要是日耳曼的领土将在10月1日开始。
……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
——《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三应出自哪一个国际条约?有学者认为,这个国际条约的签订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产物,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民族利己主义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016-11-18更新 | 925次组卷 | 1卷引用:长春市十一高中2010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材料一 (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材料三 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