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经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在华均势被打破,中国的命运被控制在日本手里。一些先进中国人决心利用一战,奋力一搏,北洋政府高官梁士诒就在1915年提出了“以工代兵”的外交策略。

而此时,西方列强已为战争付出沉重代价,法国和英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和整体战,战争结局将取决于经济、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而中国正是可以为两国提供人力资源的国度。从1916年开始,中国为英法提供了14万精壮华工,从事军工生产、物资运输、修筑战壕等工作。

1917年8月,中国历经三年努力,正式向德奥宣战。之后,中国不仅宣布废除与德奥签订的条约、收复其在华租界、终止支付庚子赔款,而且取消了德奥的治外法权。因为华工的到来,英法在大战危机关头免去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因为华工的存在,中国外交官才能够在巴黎和会上义正词严地要求国际社会还中国以公道,并最终帮助中国政府以平等的身份走向世界。

——摘编自徐国琦《“危”“机”与“苦”“力”:一战华工的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参加一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参加一战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年11月7日,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做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决议,“鉴于我们没有军队,鉴于前线士气低落的部队完全有病,鉴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面临帝国主义的进攻而必须利用一切喘息机会,即便是最短暂的喘息机会,代表大会仍认为,必须批准苏维埃政权同德国签订的极其苛刻和极其屈辱的和约”。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阵营的实力显出了劣势,德国渴望结束两线作战的局面,打算先从协约国的薄弱环节——俄国取得突破”。在此背景下,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苏俄退出了战争。但是,苏俄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的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开采量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该条约的签订引发了苏俄国内的不满情绪,也招致了协约国的干涉。

——摘编自刘换《布列斯特和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的影响。
3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有14万名劳工被派往欧洲,其中有3000人长眠他乡。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中国劳工道:“ (中国劳工)是第一流的工人,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为协约国获取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B.中国派遣军队直接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获胜的最重要的原因D.中国的参战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好似一针催化剂,使得美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总动员。美国1916年设立了国防委员会,19173月,设立“军需总局”,负责军火采购和供应。1917年夏,改设“战时工业局”,负责全国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的事宜。1915年美国颁布了《利弗食物管制法》,将各州的粮食和服装工业收归中央管理,并接管工厂、矿山,管理市场,控制价格。19178月,又颁布法令,由政府管制燃料和粮食。把全国分成了21个军事工业区,令许多工厂转产军用品,为了解决战时扩军缺少基层军官,尤其是连级军官的突出问题,通过军队的出资,来帮助大学生军训。在纽约州普拉茨堡设立营地军训,“普拉茨堡”运动就成为夏季军训的代名词。1916年,随着欧战局势的严峻,“普拉茨堡”运动扩大,有1万人在10个营地参加军训。国会通过了《选择兵役法》,规定凡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美国男性公民,都要应征入伍,否则要收到法律的惩处。19174月美国对德宣战。1918年修订了《战争风险保险法》;所有不能从事原来职业的退伍军人都可以进入任何职业学校接受职业培训。

——摘编自郭谦《一战时期美国的军事立法与国防动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规述美国在一战中进行总动员的主要表现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及影响。
2021-05-0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但这一计划低估了对手实力,导致速决战破产后陷入持久战的泥潭。致使“施里芬计划”破产的具体原因有
①德军没有及时在西线集中主力
②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
③俄军在短时间内进攻东普鲁士
④美国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协约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7 .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在其历史著作《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在作者分析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A.美国始终援助协约国
B.德国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C.德国资源匮乏,工业力量薄弱
D.协约国经济实力总体强于同盟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