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经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的是一战期间协约国和同盟国的生产能力统计数据(单位:百万吨)。造成1917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长期的战争损耗B.美国加入协约国
C.协约国重视工业D.协约国资源丰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冯国璋认为协约国“欲我加入战团之后,乃提议也”,对德绝交已纯属美国的利用,“故绝德之前车之鉴可为殷鉴,今后态度万不宜孟浪,以致一误而再误者也”。冯国璋此举并非单纯因容忍段祺瑞而松动,实因俄德、美俄外交发生变化,“俄之革命不独不至联德 且在协约国中益加团结,此俄国之近情也”;“美德战局已成”,“此美国之近情也”。张勃复辟闹剧结束后,冯国璋不得不重新考虑参战政策的取向,冯段二人意见的契合成为北京政府对德宣战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国会解散后,冯国璋即急电示警,“中国若仍继续无政府之状态,列国将直接干涉财政,日本不干涉主义,亦不能久持,结果不堪设想”。

——摘编自彭贺超《一战期间冯国璋对中德关系的态度转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政府对中德关系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政府对中德关系态度变化的原因。
2020-07-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届高三模拟复课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是残暴的大猩猩,它们很快会把俄国拖回到动物形态的野蛮时期,共产主义理论就是倒退到中世纪,我们战胜了世界老虎德国佬之后,不能再让大猩猩掐死我们。
——丘吉尔,19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 我眼前看到的是俄国的士兵站在祖国的边界上,捍卫着他们的祖先自古以来耕种的土地。看到的是残暴的德国士兵像一群饿狼似的向他们扑去。我看到在这些德国士兵的背后,有一小撮策划、组织这场威胁人类的大恐怖的恶棍。我们大英帝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决心消灭希特勒和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我们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一切可能的援助。                                                                 ——丘吉尔,1941年6月2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两段演说的历史背景及其结果。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丘吉尔对苏联态度有何变化,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2016-11-27更新 | 9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下期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