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漫画家所作的漫画《生日好,陛下》。画面中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在凡尔赛宫镜厅,举杯向1914年6月28日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的雕像致意:“向你致敬,向你致谢!”作者借这幅画
A.讽刺英法美是战争的受益者B.抨击普林西普行为的愚昧
C.表明协约国实力大于同盟国D.暗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2 . 20世纪20年代,欧洲知识分子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当时出版的《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也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上述认知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一战后欧洲优越感的丧失D.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 . 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据此可知
A.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B.一战改变了欧亚的政治版图
C.列强放弃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D.一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提供了契机
2021-07-13更新 | 378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东辽县第二高级中学校等五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英国女性就业增长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材料二   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根据这部法案,英国的选民人数增长3倍,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

——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权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魂断蓝桥》讲述的是1917年的英国,青年军官罗伊撇下未婚妻玛拉奔赴战场,听说罗伊战死疆场的玛拉在失业、饥饿、寂寞和空虚的折磨下被迫沦落风尘。当玛拉在火车站意外邂逅死里逃生的罗伊后,她选择了带着他们的定情信物在初识的地点自杀。这部作品反映了
A.一战以后人民的反战情绪
B.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C.一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
D.一战使英国经济衰退
2019-05-30更新 | 811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历史试题
6 .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以下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D.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2019-04-05更新 | 2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战争改变历史》中提出:“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该材料主要表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B.第一次世界大战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C.政府职能无法适应战争需要
D.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妇女进入生产部门
8 .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下列各项可以印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某种意义上催生了现代化的新路”观点的是
A.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B.一战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战争的祸根。”
C.列宁成功实践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
D.威尔逊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35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