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政府据此竭力奉行所谓“真正的中立”。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用威尔逊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保卫美国人的生命和财产以及保证美国公民在公海上完全享有他们举世公认的权利。随着一战的深入,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用与功利的民族特性使美国政府对一战的政策与态度发生了变化。1915年春季以后,美国逐步抛弃了其中立立场,转而倒向了协约国一方,美国终于在1917加入了协约国集团进行对德国作战,为一战协约国一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0世纪30年代,纳粹主义在欧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的元首,纳粹主义横行欧洲。但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实行中立政策,与同盟国和轴心国集团两方面都进行大量的贸易,大发战争横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在亚、非、欧洲恶性膨胀,美国的国家利益日益受到威胁,美国最终放弃了中立政策。特别是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标志着美国向加入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列中跨出了一大步。1941年12月7日,美国终于在珍珠港呼啸而来的炸弹声中结束了其中立政策。美国参战后,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使盟国的力量大大加强。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了。美国的参战大大加速了二战反法西斯的胜利。

——摘编自马楼楼《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战争政策变化的共同特征,说明影响其政策变化的决定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的影响。
2020-08-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1和1848年英国曾爆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

       ——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在《美国被遗忘的传染病》中,探讨了1918——1919年大流感对美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他认为,这场大流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传播到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造成了大量的士兵和平民死亡,其破坏性远大于当时的战争。据保守估计,在10个月内,大约有55万美国人死于这场流感,而“美国军队在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死亡人数总计才42.3万人。”

   ——刘文明《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考察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 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918美国大流感”破坏性强的原因。
2020-06-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3 .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英国女性就业增长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材料二   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根据这部法案,英国的选民人数增长3倍,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

——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权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到 1929 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因此,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完全改变。欧洲已不再像在 19 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举行了示威游行。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 1919年 3 月 22 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 W.E.B.杜波伊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于 1918 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二中“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这两位非欧洲人是指哪两个人?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020-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梁启超一直推崇西方文明,但是他于民国 8 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 开始埋首整理国故。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一战的对欧洲的打击B.新文化运动发展深入
C.十月革命一声炮响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2020-04-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6 . 材料 1914年9月,日本登陆山东与德国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日本撤军均被无视。袁世凯与外交总长陆征祥认为:“只有参战,到(战后)和会时再提出(解决青岛问题)。”1917年4月,美国邀中国一致对德国宣战,段祺瑞认为:“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对德奥宣战。对德宣战后,北洋政府将天津、汉口的德奥租界正式收回,设特别市政管理局管理租界内一切行政事务,协约国要求将该租界辟为公共租界交协约国管理,但遭到了中国政府的拒绝。同时,中国停付了德奥两国的庚子赔款,协约国也同意庚子赔款自1917年12月11日可缓付5年。战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和约承认中国政府取消德国在华一切特权。

——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北洋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政府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参加一战的影响。
2020-02-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主义之所以能或为善或为恶者,乃是由于他的解释不限于一说之故。比如有些人对于这个主义的观念,是以坚甲利兵去霸据地球,或是以尚武精神去增加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一类的解释都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都是帝国主义的最好滋养料。反过来说,亦有人以己国对于文化的贡献,视为国家荣誉的标准者,于是他们便能以藏兵毁甲为发达国家个性的第一个步骤了。

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他的重要工具是世界的永久和平。帝国主义的目的则适于国际主义的相反,他是以增加人类的误解及怨仇为任务的;他的重要工具是战争。所以这两个现代文化势力的竞争,即不啻是战争与和平的竞争。使国际主义而能战胜帝国主义,那么,和平的梦想即可实现,人类的自救亦将更有希望了。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1926年首次出版)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这样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

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

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改编自(美)R.R.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据(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等改编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结果)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

——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


(1)阅读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结合所学,列举“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一:1914年美国宣布中立,无疑受到绝大多数美国人民的支持……但是,在三年的战争中,各种因素的组合慢慢地改变了公众舆论,由德皇所体现的普鲁士容克阶级的军国主义和不可一世的傲慢引起了另外一些美国人的反感。另外,还有一种美国人对受害者的天然同情心也产生了影响一在一般美国人眼中,法国看来就是受害者,英国控制着全球电报网,并且毫不迟疑地把它作为一种战争工具。在宣传领域中德国人的愚蠢和英国人的老练,也对美国公众舆论的改变起了作用。

——摘编自(英)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材料二:1929年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海明成第二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小说以作者在意大利战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志愿到意军服役的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生离死别的恋爱故事,嘲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荒唐和所谓“光荣”“英勇”和“荣誉”的无聊。

——摘编自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众舆论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永别了,武器》受到读者欢迎的启示。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爆发后)梁启超就认为,如果中国能恰当地利用国际局势,就能完成创建“完全合格的民族国家”的目标。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积极呼吁中国参战·····一战的爆发使帝国主义列强的视线聚焦于欧洲大陆,日本在东亚得以横行无阻。在1914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之后,中国参战的愿望更加强烈……到1917年8月14日,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敦促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终于站到战局已明显占优势的协约国一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

中国在一战参战问题上经历波折和屈辱,但最终实现参战及在巴黎和会上的抗争有着非凡意义。……伦敦《泰晤士报》指责英国政府出卖中国,认为“尽管中国为战争作出牺牲,但是她却遭到像战败国一样的待遇。”美国《波士顿纪录报》认为,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是“粗暴而野蛮的掠夺”。……中国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收回山东主权的目标,但也部分实现了自己的参战目标: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停付或缓付庚子赔款,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曲折历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一战及战后抗争的影响。
2019-05-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综合(文科)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