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战中,军人死亡超过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的历史影响。
(2)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请你在C处填写一项符合单元学习的主题,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被誉为“德国史学领域的里程碑”,很快就有了多种语文的译本,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本书是关于19世纪的深度思考,奥斯特哈默说,“我想要阐释和论述的对象,并非一段封闭的、自我满足的19世纪历史,而是一个时代与历史轨迹相融合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之中的19世纪”。本书中“诸多内容和线索”所显示的19世纪,则从18世纪60年代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更长的19世纪”。奥斯特哈默在写作19世纪史时,给出了三个名号,即“资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和“帝国的年代”。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长的19世纪”是如何理解的。(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

——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020-12-02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 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个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
(2)一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它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0-03-02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检测卷: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5日,威廉二世与奥匈驻德大使共进午餐……(威廉二世)向奥匈大使表示,奥匈在这次事件中可以得到德国全力的支持。而对于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问题上,威廉二世又称不论奥匈要采取什么行动,都必须要抓紧时间,不能拖延。

沙皇敦促塞尔维亚人要像狮子一样去战斗,贝尔格莱德政府似乎不会对最后通牒有所屈服了。而且,在此期间,萨佐诺夫曾特别指示贝尔格莱德政府不要接受英国在其中的调解。……不管俄国的行动是否有必要,法国都从始至终地支持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做出的任何干预行为。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等整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历史学家詹姆斯·乔尔指出,在整个欧洲的政府内外几乎没有人预计到这场旷日持久而且造成巨大破坏的世界大战。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

——摘编自[]斯蒂芬··埃弗拉《战争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国领导者对战争爆发的影响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各国领导者们为何认为这场战争是短暂而轻松的。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现代史》


(1)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
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2)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新特点?
(3)简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交战国都是统治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殖民列强,非洲殖民地几乎都参加了战争。为了支持战争,殖民者加大对殖民地的100多万非洲士兵直接参与军事作战,殖民列强鼓励身着制服的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而在此之前,因为肤色,这些“白人”的生命还被看成是神圣的。不仅男人,女人和孩子也被当成搬运工为军队服务。最终,大约15万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人失去生命。为了加强对非洲的统治,战争期间及战后,殖民者加大对殖民地的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港口、公路、铁路、电缆等。

但是,殖民者对非洲的拉制和掠夺,使很多非洲人倍感失望,他们对战争做出贡献,却没有得到回报。在一些被称为“新精英”的知识分子中,非洲认同和民族性的观念产生了。这种思想影响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非洲民族主义运动。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殖民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非洲殖民地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3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指导必修三复习:专题一检测
9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杀伤的现代化军事武器产生。早在一战爆发前,英德两国就利用科技竞相建造巨型铁甲战舰,军备竞赛日趋火热。战争爆发之后,科学技术更像一股魔幻般的力量把各方都投入到军备竞赛上来,各种军事发明层出不穷。开战之初出现于西线的“大白莎”巨炮和1918年出现的巴黎大炮,是科技与武器研制结合的典范之作。战争后期德国发明的铁路炮。适应了机动与火力的双重需要。作为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硝酸”,最初硝石法的制造工艺受硝石储量影响。但德国在1913年掌握了合成硝酸技术后,扩军备战占得了先机,也使英法等国对战争进程作出了错误预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和飞机在战场的运用,改变了交战双方的战斗方式和作战理论。这么多的先进武器无论是掌握在谁的手里,都必然形成一种“开战即胜利”的暗示。

——摘编自余忠剑《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 根据材料,概括一战期间的主要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学技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除却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外还有数千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流行病。1918年春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流感,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人们由高烧病例而死亡,据统计,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仅印度就有700万人死亡,西非夺去了100万人生命,太平洋岛屿总人口的25%死亡,到1919年中期此次流感消失时,它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超过了一战四年的死亡人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此次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路文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再作战。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8年流感爆发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