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当时的人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都把妇女看成仅仅承担家庭职责、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战争爆发后,男人都走上前线,而妇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还有一些女性也走上前线。可以作为证明的是,英国宣传画中有大量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一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B.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
C.妇女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D.宣传画对社会动员的作用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18年3月15日,根据列宁的建议,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批准了《布列斯特和约》。3月17日,《布列斯特和约》也经德国批准并开始生效。《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相当德法两国领土总和的土地,将近5000万人口,损失了煤占全国90%、铁矿占73%、工业设备占全俄的1/3、铁路的33%,还有大量赔款。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四卷

材料二1922年4月16日,德国、苏俄在热那亚近郊拉巴洛签订了《拉巴洛条约》,该协定共六条,主要内容是:(一)相互放弃要求赔偿战争费用、战争损失及战俘费用的权利。(二)德国放弃因俄国实行国有化对德国国家财产和私有财产造成损失的赔偿要求,但以俄国也不给予第三国同类赔偿为条件。(三)两国立即恢复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四)两国根据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建立贸易和经济关系。缔约后,1922年德国对苏出口增加1倍多,从苏进口增加了13倍。列宁认为它体现了“两种所有制的真正平等”。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德国先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和《拉巴洛条约》的不同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巴洛条约》的突出特征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历史合力论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阶级斗争学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人们的看法改变了,他们认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没有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材料二 下面是小李同学归纳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遗留问题给世界埋下了新的危险种子

【示例】 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参战人员共死伤约三千万,另外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数超过一千万。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运用史实说明结论是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请参照示例,选择除示例外的一个观点,为其提供相应史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这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意义。不过,它们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入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大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

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差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的原因。
6 . 图l、图2、图3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指出图1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比较图2和图3,说明德国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别说明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020-04-20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36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 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个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
(2)一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它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0-03-02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检测卷: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5日,威廉二世与奥匈驻德大使共进午餐……(威廉二世)向奥匈大使表示,奥匈在这次事件中可以得到德国全力的支持。而对于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问题上,威廉二世又称不论奥匈要采取什么行动,都必须要抓紧时间,不能拖延。

沙皇敦促塞尔维亚人要像狮子一样去战斗,贝尔格莱德政府似乎不会对最后通牒有所屈服了。而且,在此期间,萨佐诺夫曾特别指示贝尔格莱德政府不要接受英国在其中的调解。……不管俄国的行动是否有必要,法国都从始至终地支持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做出的任何干预行为。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等整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历史学家詹姆斯·乔尔指出,在整个欧洲的政府内外几乎没有人预计到这场旷日持久而且造成巨大破坏的世界大战。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

——摘编自[]斯蒂芬··埃弗拉《战争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国领导者对战争爆发的影响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各国领导者们为何认为这场战争是短暂而轻松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3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指导必修三复习:专题一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