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前夕,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得华·格雷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模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终战的可能——没有国联的外交控诉平台,没有联合国五大国协调的机制,也没有国际危机管控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可供参照,国际治理机制还是一个空白。而战争一旦引爆,则“天然”地具有世界性,爆烈度前所未有。只有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战,以及延续20世纪后五十年的冷战之后,痛定思痛,乱而后治,国际社会才会深刻认识到国际治理和危机管控的必要,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强权外交至上,才能走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摘编自李杰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具有世界性”和“爆烈度前所未有”的理解。
2023-03-06更新 | 39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考前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下列能佐证“亚洲本身都变了”的是(     
A.一战导致亚洲殖民体系土崩瓦解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政党政治
C.亚洲无产阶级主导民族解放运动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进程
3 .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前,一战华工被定义为附属于招募国家的契约性质的劳力;宣战后,被定义为中国派往协约国的“参战代表”;一战结束,中国获得战胜国身份后,一战华工被认为是国家的“功臣”。一战华工角色的变化反映出(     
A.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B.历史事实具有不确定性
C.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D.时局变化影响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人民经常将“一战”看作欧洲国家之间的内部战争,是一群自称为高级社会的傲慢的人彼此诋毁、互相残杀的血腥场景。从战场返回的居民加深了这一印象。他们尤其不愿再做顺从的臣民。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B.改变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原有认知
C.促使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观念形成D.由欧洲内部矛盾引发且具有残酷性
2022-10-27更新 | 379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当时的人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都把妇女看成仅仅承担家庭职责、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战争爆发后,男人都走上前线,而妇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还有一些女性也走上前线。可以作为证明的是,英国宣传画中有大量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一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B.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
C.妇女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D.宣传画对社会动员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2021-09-27更新 | 4714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这反映了一战
A.推动欧洲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B.使资本主义秩序受到挑战
C.造成欧洲人民极大的心理阴影D.导致英国殖民体系的瓦解
8 . 下图是1913-1918年英、法、德、俄四国参加罢工工人占工人总数比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的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

9 . 1783年,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卷入欧洲冲突是“不明智的”,告诫美国人“避免同外部世界的任何部分永久结盟”。- -战刚爆发,美国国内反对军国主义同盟、中立同盟、妇女和平会等组织便纷纷成立。大战爆发时,美国陆军仅二十五万人,且大多为国民警卫队。当时的总统威尔逊也不敢冒在大选胜利结束以前即由于参战问题在民主党内产生分裂的危险。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采取了隔岸观火的中立政策。1917年2月3日,德国潜艇击沉美舰“豪萨顿尼克号”,同一日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并无条件地站到了协约国方面。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而结束。

一一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时期美国采取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时期美国参战的历史影响。
10 . 某条约内容如下:“……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条约签订于1918年,由苏联和德国单独签订,苏联由此退出一战
B.这一年,美国和中国的北洋政府先后向同盟国集团宣战,加入一战
C.该条约的签订使新生政权成功建立红军、粉碎同盟国集团的军事干预
D.1918年随着德国战败,新政权宣布废除该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