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就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中国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力主中国参战的观点,获得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梁启超在《欧洲战役论》序言中指出:“今之战,殆全世界人类相互之战也,与一域中国与国相互之战既异,与一国中人与人相互之战更异”。他还认为德国必败,协约国必胜,而“以此为增进我国际地位之际好时机”,中国可以借此收回此前在外交中失去的权益。
陈独秀在1917年3月1日写下《对德外交》一文,认为“加入协约方面,于内于外,于国家利多而害少。理由如左:一、可以改变数百年来屈辱外交之惯例;二、能推动国内学术界思想进步;三、能得到协约国的财政援助;四、可以平息国内党派之争。”
李大钊赞成陈独秀的观点,认为“尚我国外交从此振奋精神,奋起直追,将来国事之转机,未始不始于今鈤也。”并指出,中国参战的目的“不在以其实力与德为敌,而在以其诚心与协约国及中立国为友”,希望通过追随协约国而使中国在战后获得利益。

——摘编自《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共同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17-02-2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宜春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