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 . 材料一  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628日弗兰兹·裴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性质并分析其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
2021-08-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16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3 . 材料 20世纪初的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中,由于他们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产品有海外市场。这些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加上欧洲被统治的少数民族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欧洲的霸权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因为这次大战对海外殖民地产生了重大影响。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同样具有破坏性。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霸权削弱的原因。
2020-03-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河北九师联盟高三2020年3月在线公益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高潮。时隔不久,列强开始尝试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日益高涨,列强军备竞赛遭遇巨大的舆论压力。1921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华盛顿会议开启了以国际协定限制军舰建造的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1936年12月31日,《五国条约》有效期结束,日本拒绝了美欧各国提出的延长条约的主张,列强之间再次掀起了造舰竞争。

——摘编自冯昭奎《站前日本海军“大舰巨炮主义”及其终结》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舰休息期”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6年以后列强再掀造舰竞争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中提出裁减军备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美国裁军原则在海军军备裁减上得到了一定贯彻,但在陆军裁减方面遇到了极大困难。1932年2月2日,世界裁军会议在日内瓦召开。7月22日,大会通过决议。在法国坚持下,决议未提及德国平等,只是笼统地说“会议一致决定要达成实质的军备裁减”,但是裁减的程度一直没有公布。美国勉强接受了这个决议,但宣布仍保留再建议的权利。苏联投了否决票。德国投了反对票,并宣布:“在裁军问题上,各国应服从于同一规章和原则,不应存在任何带有歧视性的有例外的制度。”7月23日会议宣布暂时休会。1933年3月初,美国借口法国的计划只是安排解决欧洲大陆的问题,而不参加对这一计划的讨论。由此,裁军会议再度进入僵局。

﹣﹣摘编自鲁静《美国与1932年的世界裁军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2年世界裁军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2年世界裁军会议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20世纪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中国学者罗天焕认为,两大集团中各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尽相同的。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乏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

——潘人杰等《时代、格局和人——关于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的若干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学者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的认识。

7 . [历史—选修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预期(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在巴尔干半岛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R. 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关于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中国学者潘人杰、李巨康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乏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者对于一战战争责任的认识。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之一,法国失去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户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洛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前夕,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得华·格雷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模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终战的可能——没有国联的外交控诉平台,没有联合国五大国协调的机制,也没有国际危机管控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可供参照,国际治理机制还是一个空白。而战争一旦引爆,则“天然”地具有世界性,爆烈度前所未有。只有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战,以及延续20世纪后五十年的冷战之后,痛定思痛,乱而后治,国际社会才会深刻认识到国际治理和危机管控的必要,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强权外交至上,才能走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摘编自李杰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具有世界性”和“爆烈度前所未有”的理解。
2023-03-06更新 | 39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1918年的“大战”,使欧洲参战各国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成为欧美社会的潮流。1920年11月,国联第一届大会讨论裁军问题,至1932年2月,世界裁军大会终于在日内瓦召开,共有64个国家参加。大会组成了四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制定裁军计划和削减军事开支。但会议中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在确定海军防御性武器和进攻性武器时,受大国操纵的委员会的意见难以达成一致,只是空泛地谈到要限制进攻性武器;对如何限制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引起了包括苏联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不满。裁军大会的另一个焦点是如何对待德国的军备,英国提议将德国的陆军兵员最高数额限制在20万,德国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6年2月,英国内阁批准了五年增加4亿英镑的军事预算计划。

——摘编自谷宇星《国际联盟裁军会议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裁军大会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世界裁军大会。
2022-02-22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