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2高三上·上海·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梁启超的文明史观。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受到时势的影响。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材料一   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员……。年十八偕入京师(考进士)……。下第归,道上海,从坊间购得《瀛寰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窃顷者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人不自保,皇上临轩发叹,天下扼腕殷忧,皆以人才乏绝,无以御侮之故。然尝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898年)

材料三   去国以来……思想为之一变。……科举非恶制也,……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材料四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泰西格致性理之学,源于希腊;法律政治之学,源于罗马。欧洲诸国各以其国之今文,译希腊罗马之古籍……举国习之,得以神明其法,而损益其制,故文明之效,极于今日。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游历欧洲,偶遇美国著名记者赛蒙氏。赛氏认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需要中国文明的救拨。梁氏指出很多西方人抱有此种心理,在《欧洲心影录》中写道:

(近代欧洲)因为解放的结果,种种学说都是言之有故,持之成理……从两极分头发展,愈发得速,愈冲突得剧。消灭是消灭不了,调和是调和不来,种种怀疑,种种失望都是为此。他们有句话,叫做“世纪末”……这句话的意味从广义解释,就是世界末日,文明灭绝的时候快到了。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梁启超青少年时代成长的主要因素。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梁启超对科举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格致性理之学”和“法律政治之学”分别指什么?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梁启超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你认为梁启超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0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9月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战中,军人死亡超过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的历史影响。
(2)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请你在C处填写一项符合单元学习的主题,并说明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5日,威廉二世与奥匈驻德大使共进午餐……(威廉二世)向奥匈大使表示,奥匈在这次事件中可以得到德国全力的支持。而对于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问题上,威廉二世又称不论奥匈要采取什么行动,都必须要抓紧时间,不能拖延。

沙皇敦促塞尔维亚人要像狮子一样去战斗,贝尔格莱德政府似乎不会对最后通牒有所屈服了。而且,在此期间,萨佐诺夫曾特别指示贝尔格莱德政府不要接受英国在其中的调解。……不管俄国的行动是否有必要,法国都从始至终地支持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做出的任何干预行为。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等整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历史学家詹姆斯·乔尔指出,在整个欧洲的政府内外几乎没有人预计到这场旷日持久而且造成巨大破坏的世界大战。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

——摘编自[]斯蒂芬··埃弗拉《战争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国领导者对战争爆发的影响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各国领导者们为何认为这场战争是短暂而轻松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