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体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年威尔逊担任总统以来,他率先承认中华民国。一战爆发后,以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为代表的美国在华侨民竭力与中国亲善,许多美国侨民,包括商人、军官、外交官均给予中国的反日行动极大的支持。1917年,商务印书馆率先编辑出版《美国总统威尔逊参战演说》,在 1918 年美国公共情报委员会派驻中国之前,中国媒体界已经自发地宣传威尔逊的主张了。民国初年,中国知识界和媒体界对民主共和抱有乐观的希望,"美国每届新总统莅位,其仪式之庄严,恒有非世界其他共和国所能及",《东方杂志》就经常刊登有关威尔逊的主张。1919年,克劳领导的东方通讯社正式更名为"中美通讯社",宣传威尔逊总统的战争演说、外交政策,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摘编自马建标《塑造救世主∶"一战"后期"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期"威尔逊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尔赛体系是战胜的协约国大国根据一战后的实力对比和各自的利益相互讨价还价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相互妥协,对战败国掠夺,对弱小民族和国家奴役,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敌视的基础上的。……在凡尔赛体系存在的20年里,能在欧洲稳定与均势中发挥作用的大国有苏联,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与法国,然而凡尔赛体系未能反映这种力量结构。从其一建立,体系就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其所固有的结构缺陷又使它缺乏广泛的力量基础和强大的维持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凡尔赛体系的瓦解。

——摘编自陈世阳、夏欢《凡尔赛体系解体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凡尔赛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无法克服的矛盾”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3 . 历史是在具体的空间中展开的,空间是观察历史的基本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帕特农神庙是卫城的主体建筑,是供奉雅典娜的神庙,建筑采用了最大的体量、最隆重的规格来体现重要性,多立克柱式的围廊式庙宇,立面上有古希腊大雕刻家菲狄亚斯的几组主题性雕刻,彰显建筑的雄伟壮丽。帕特农神庙距离山门入口的距离80米,是为了让人进入卫城就能够有对帕特农神庙有最舒适的观赏条件。

——据肖鹰《中西艺术导论》等整理

材料二 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的镜厅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对于德国的处置具体可分为四种情况:①宰割德国领土;②有些地区原先就属于别的国家,或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国家,战前被德国占领或吞并,现在通过和约,使之归还或独立。③对于原先德国与周边国家有争议的地区,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④处置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

——龚亚立《略论凡尔赛体系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1951年大事记

422 中朝与联军爆发了惨烈的第五次战役,战局自此形成均势
629 李奇微收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指示,并于30日致电中朝最高指挥官,商议谈判的时间、地点。
71 金日成、彭德怀复电,决定在开城谈判
822 联军轰炸机空袭凤庄
823 金日成、彭德怀向李奇微提出严重抗议。谈判第四次中止
8 美方发动空中绞杀战,意图对谈判施压

——据陈波 《冷战同盟及其困境》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帕特农神庙的建筑艺术成就及其体现的精神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凡尔赛和约》对“①、②、④”三种情况的处置,并归纳上述处置所反映的《凡尔赛和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联军”解决朝鲜问题的手段及朝鲜停战协定的最终签署地,并用一句话简析朝鲜战争的性质?
2020-11-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1月浙江选考仿真模拟试卷历史01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先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通过一系列条约和成立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一国际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编写组所编的《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12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败国的惩处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2020-11-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下关一中备考联合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二)
5 . 历史是在具体的空间中展开的,空间是观察历史的基本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瓜分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时,法国坚持要占有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摩苏尔在内的大叙利亚。英国反对,认为大叙利亚的面积过大。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计划,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的镜厅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对于德国的处置具体可分为四种情况:①宰割德国领土;②有些地区原先就属于别的国家,或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国家,战前被德国占领或吞并,现在通过和约,使之归还或独立。③对于原先德国与周边国家有争议的地区,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④处置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

——龚亚立《略论凡尔赛体系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与发展,它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有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通过一系列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发生的争执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凡尔赛和约》对“①、②、④”三种情况的处置,并归纳上述处置所反映的《凡尔赛和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有优势进行的外交活动,并分析此次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2020-10-1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7 . 如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变化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原因。
(2)结合图2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领土不断扩张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3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影响。
2020-07-1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和会上,瓜分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时,法国坚持要占有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摩苏尔在内的大叙利亚。英国反对,认为大叙利亚的面积过大。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计划,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发生的争执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法争执,评价威尔逊的委任统治主张。
2020-07-08更新 | 450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9 . 突然到来的大萧条

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安定下来处于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彻底破坏了,由此产生的经济混乱和大规模失业逐渐损害了前几年所已取得的和解的基础。……这种政治上的不稳定直接地、灾难性地影响了国际形势;有些政府把对外冒险作为改变国内紧张局势的手段,……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和平”主要是建立在哪个条约基础上的?该条约针对的主要是哪个国家?
(2)“突然到来的大萧条”是指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3)“有些政府把对外冒险作为改变国内紧张局势的手段”,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其过程及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维也纳体系:1815年,战胜拿破仑的欧洲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召开分赃会议,重新恢复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1)概括指出近代以来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并结合欧洲的政治发展说明成因。
(2)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欧洲版图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