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1938年9月19日,英法联合照会捷克政府,要求捷克将日耳曼居民超过50的地区让给德国。照会说,如果不这样,“和平的维护和捷克斯洛伐克切身利益的安全便不可能获得切实的保障,”下列选项中,对“照会”理解错误的是
A.利于实现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B.反映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逐渐达到项峰
C.直接推动德国实施“黄色方案”D.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感陡增
2 . 有学者指出:“在日本,虽也有一定规模且流派众多的法西斯运动,但军部是法西斯化的核心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日本军部……依靠发动战争等外部事件的刺激,取得对国家政权的支配地位,逐步推进近代化天皇制向法西斯体制演变。”下列选项有利于日本军部“取得对国家政权的支配地位”而采取的行动
A.发动九一八事变B.全面侵华
C.发动中途岛战役D.偷袭珍珠港
3 .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结合欧洲历史发展进程,对其时期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是一战之前B.图②是一战之后
C.图③是二战之后D.图④是当今时代
4 . 如图中的某区域在1935年1月按照《凡尔赛和约》条款举行的全民公决中,90%的公民赞成归属德国。该区域是
A.①B.②C.③D.④
2021-02-04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要求各国“主持公道”,认为“美国向来主张和平与人道主义”,而此时的美国继续执行“不卷入战争、又使战争不致扩大和拖延”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1938年8月6日日本飞机轰炸广州,美国在华东、华南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1938年12月美国开始向中国提供商业贷款援助。1940年9月,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三国轴心。1940年11月,美国又宣布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1941年3月,罗斯福公开声明美国将无条件及时地全面援助中国。他还同意美国军人辞职加入陈纳德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1942年初,美国倡议成立盟军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达到顶峰。

--摘编自金剑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面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2021-02-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38年5月22日,英国驻巴黎大使向法国外交部长宣读了外交大臣的来电,内称:“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后来法国多次以英国不肯援助捷克为由为自己辩解。可以看出
A.英国对捷克形势已无能为力B.法国未形成稳定的对德策略
C.英法对德绥靖政策由此开始D.与德和解是英法的实际目的
7 . 下表是不同国家的税率表(单位%),由此可知
国家X别
时卜
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
匈牙利保加利亚西班牙罗马尼亚德国法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
1937年31.87562.748.52719.12436.3
1938年42.69075.55582.5536684

A.世界经济发展迅速B.各国关税收入增加
C.工业国家税率更高D.国际形势日趋严峻
8 .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柏林召开。希特勒最初对举办奥运会持批判态度。然而事隔数日,希特勒的态度却突然转变,同意出任大会总裁。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借机宣扬纳粹体制        ②应对经济萧条问题   
③掩盖扩军备战阴谋          ④确立军部执政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 . 二战前夕,德国报纸报道了一份国际协议:“一、撤退将在 1938 年 10 月 1 日开始。二、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 1938 年 10 月 10 日完成,不得破坏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该协议
A.使《凡尔赛和约》首遭撕毁B.促成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建立
C.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D.导致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失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致西班牙人民书(1937515日)“西班牙的政府和人民正在向德意法西斯蒂战斗,而德意法西斯蒂却正是极力支持在远东进攻中国之日本法西斯蒂……我们相信:中国人民的斗争是不能与你们在西班牙的斗争分开……我们激动的读着由各国人民组成的国际纵队(的消息、文章和照片)……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表示了这无限的团结和友爱精神。

——摘编自《毛泽东论文集》

材料二   “国际纵队”包括54个国家的共产党人、社会党人、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以及其他无党派人士和天主教徒,他们当中有工人(占50%以上)、农民、职员、军人和知识分子,总计约4万人左右。在保卫马德里以及其他一些战役中,“国际纵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光荣地牺牲在西班牙土地上的“国际纵队”战士,大约有7000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写这封信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纵队”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