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2021·山东·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图是英国学者奥弗里统计的“德国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所占票数百分比”。下面对图中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纳粹党得票比例总体上不断地攀升
B.《凡尔赛条约》加深了德国的仇恨
C.世界经济危机是纳粹党上台的诱因
D.欧洲战争策源地最先在德国形成
2021-04-19更新 | 39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调查团经过半年多的活动,到193210月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报告书虽然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否认日本的军事行动是‘合法的自卫手段,’指出伪满洲国是日本一手制造的傀儡政权,但是该报告书却提出如下观点: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冲突的重要原因’;中国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研究东北问题‘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因,因之‘日本之预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的根据…日本欲有采取适当军事之行动的能力,吾人可承认’。报告书表示,既不维持‘满洲国’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一个对中国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选编自张建华主编的《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分析日本侵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事件与《慕尼黑协定》事件的共同点有哪些?
2021-04-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区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纳粹党上台后,在萨尔区发展各种军事组织,建立“德意志阵线”,组织集会游行,使用暴力、恐吓等手段确保德国在公民投票中获胜。法国表示对公民投票不关心,英国、意大利则袖手旁观。1935113日的公民投票结果,赞成萨尔区并入德国的人占绝大多数。31日,萨尔区正式并入德国。193637日,德军3万人,出其不意地开进莱茵区。由于当时德国的军事力量弱于法国,外交部部长牛赖特以及勃洛姆贝格等人都主张推迟行动。对此,尽管希特勒也心存疑虑,但还是决定行动,以此试探法国、英国等的态度,同时他也决定万一遇到法国抵抗时立即撤兵。在希特勒这个赌徒面前,法国畏惧不前,英国也采取姑息态度,国联尽管确认德国的行动侵犯了莱茵区非军事化规定,但也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希特勒在度过了他“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后,终于得送了。此事刺激了德国侵略者的野心。

——摘编自孙炳辉《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纳粹党突破《凡尔赛和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纳粹党突破《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2021-04-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I卷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压轴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在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时,如此叙述:“‘我登上楼梯,我要见的人不在那里。今天他又不在,我真的这样希望他已离开。’这就是1939年夏天欧洲外交的精神。……当8月来到时,但泽显然没有离开,德国军队调动的风声越来越紧。面对西方的询问,希特勒的回答是:‘我不想从西方得到任何东西,但是在东方我一定要放手行事。’”这阐明了
A.德国开展欺骗外交导致欧洲集体安全落空B.希特勒嚣张的气焰迫使欧洲开启绥靖政策
C.希特勒向西方国家透露了消灭苏联的计划D.英法绥靖政策进一步纵容了德国进攻波兰
2021-04-12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该事件
A.标志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B.促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灭亡D.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2021-03-31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素养提升练习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6 . 20世纪的100年间,尽管有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诸多局部战争,但人类始终没有放弃争取和平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没有救助,谁能拯救德国,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9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1933130日,希特勒上台成为帝国总理,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产下了一个怪胎,居然造就了专制独裁,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悲剧吗?难道不是对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策略的一种讽刺吗?

——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材料二   1933年,希特勒上台了,爱因斯坦正在英国,他宣布不再回德国。面临纳粹的威胁,爱因斯坦放弃了和平主义。忧虑到德国科学家会制造核弹,因而建议美国发展自己的核弹。但是,在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前,他就曾公开警告过核战争的危险,并提议对核武器进行国际控制。二战后他又在为防止核战争而努力。

——摘自(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材料三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则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发端于二战的战后的一系列科技革新,有力地改变了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改变了人类追求目标的手段和环境。战后技术进步在成为战争遏制因素的同时,也成为人类追求繁荣进步的战争替代手段。

——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的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爱因斯坦“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努力。
(3)材料三中所述“战后的一系列科技革新”具体是指的是哪些科技成就?结合所学,扼要说明科学技术与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
7 . 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起着不同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民族主义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利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并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9628日和约签订当天,德国各右翼报纸普遍在头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德意志报》更是在头版鼓吹:“复仇!德意志民族!”没有一个德国人将条约视为一项“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的公平的解决方案来接受它,所有德国人都打算一有机会就立即摆脱至少是和约的某些部分。法西斯纳粹的“族民共同体”不过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极端独裁专制的、极端反动的法西斯国家,可是它居然迷惑和吸引了德意志民族大部分芸芸众生。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不是德国“历史的中断”,纳粹的思想意识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多年统治德国的政治思潮基本一致。

——据刘自强《<凡尔赛和约>与战后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勃兴》等整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希特勒拖到反人类战争中去的德意志民族遭到了正义的报复,国家被摧毁,民族被分裂。但是接受了历史教训的德意志民族在争取民族统一的精神鼓舞下,在短短的十几年重又东山再起,进入世界先进工业国行列,而强大的民族亲和力最终冲决外力人为的藩篱,使分裂达整四十年的德意志民族再度统一神墙起来。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俾斯麦用“铁血”战争击败的三个对象,并阐述民族主义与德国统一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凡尔赛和约》与纳粹党上台之间的关联,概括“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产生的严重后果。
(3)简述二战后德意志“民族被分裂”的表现。根据材料三,概括促成“德意志民族再度统一起来”的因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材料二   正如以前的慕尼黑政策放纵了希特勒侵略者一样,现在对美国和帝国主义阵营新政策方针的让步,必然会使这种政策方针的制定者更加跋扈,更富侵略性。因此,各国共产党必须在各方面……领导对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计划的抵抗。

——1947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宣言


(1)结合材料及所学,说明“慕尼黑”是“悲剧的序幕”的理由。
(2)对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宣言重提“慕尼黑政策”进行合理解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瓦尔一瓦尔地区是埃塞俄比亚的领土,与意属索马里接壤。1934年12月5日,埃塞俄比亚和英国划分疆界委员会在埃塞俄比亚军队护送下,来到该地区勘察边界,以解决与英属索马里之间的草地归属问题。意大利军队不但不许埃塞俄比亚军队扎营,而且突袭埃军,埃军被迫还击,双方各有伤亡。事后意大利人反诬埃方挑起事端,并故意提出一系列让对方难堪且无法接受的条件。这就是“瓦尔一瓦尔事件”。埃塞俄比亚当即向国际联盟报告,后又正式呼吁国联出面处理意埃纠纷。意大利极力反对国联过问,主张由双方解决。在英法的操纵下,国联直到1935年9月4日才召开会议讨论意埃争端问题。9月18日,五国委员会通过了实质上对埃塞俄比亚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9月22日意大利拒绝了该方案,于10月3日入侵埃塞俄比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瓦尔-瓦尔事件”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瓦尔-瓦尔事件”的影响。
2021-03-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对国际局势造成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