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英美在二战中与苏联结盟的主要原因在于
A.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B.英美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进攻
C.苏联是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已经无效
2018-07-09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课时作业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5年各国军舰吨位统计简表(单位:万吨)

国家西班牙法国英国俄国其他国家合计
吨位数622.8360.9316.7315.39121.88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1922年《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52.552.531.517.517.5

材料二

日本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轰炸机迎击日舰

材料三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15—1922年美国海军实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中途岛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2018-04-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师大版2018届高中历史选修3第3章第3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限,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悴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摘编自《二战辞典:偷袭珍珠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偷袭珍珠港所带来的影响。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3月,美国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计划人员与其英国同行会语,在美国尚未参展的情况下,就制定了联盟战略的大致轮廓,同盟国战略的核心就是“先欧后亚”,击败德国被列为首要目标。这是因为:德国占领西欧各国后,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大大超过了日本。德国以控制了西欧,并且威胁到了大西洋和拉丁美洲。美国的经济中心和大城市都集中在东海岸,与欧洲隔大西洋相望,而西海岸距美国经济中心十分遥远、距日本也有1万多公里,所以美国惧怕德国甚至与日本,美国海外投资很大一部分在欧洲,仅在英国就占有美国120亿美元国外投资额中的42%,如1937年,美欧贸易额为22亿美元,而美国同亚洲的贸易额仅10.8亿美元。后来,先欧美亚战略成为同盟国知道战争全过程的战略。

—摘编自尹翔《美国在二战参战前的准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制定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先欧后亚的战略。

5 . 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战争与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法西斯势力相对强大
B.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D.孤立作战,缺乏国际援助
2018-02-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2017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提供“机会”给希特勒的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反映的英国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017-11-22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3 第1单元 第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B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苏联失利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大批优秀指挥员在肃反运动中丧生,使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临战之前,尽管多次获取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前不会侵略苏联,因而没有做充分的临战准备;苏联的防御战略思想不当,把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置在国境线附近,致使战争一开始,就遭到德军“闪电战”的沉重打击。前线防线一旦被突破,就很难组织纵深防御。

请完成:

(1)根据材料,归纳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评价苏联的“东方战线”。

2018-04-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练习 )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按照丘吉尔的意图,英国应当主要在外围作战,用局部性打击、海上封锁、空袭工业枢纽和居民点等办法削弱敌人的实力,竭力避免在西欧同德军主力激战,以免造成重大的实力伤亡。因此,1941—1942年,虽然苏联政府一再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但是丘吉尔总是顽固地拒绝这一正当要求。

材料二美国首脑对开辟第二战场的看法与英国却不同,他们出于对战争全局利益的考虑,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清楚,纳粹头目们十分害怕第二战场,而开辟第二战场必将会大大缩短战争进程并减少牺牲。因此,1942年4月,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和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到伦敦同丘吉尔以及英国其他领导人讨论在西欧登陆问题。

材料三希腊记者在《丘吉尔的秘密》一书中写道:“丘吉尔希望苏联在战争中流血牺牲,希望在胜利前苏联已经完全筋疲力尽,无法在欧洲和世界起着首要作用。红军经过战争初期的短暂失利后,已经成为决定同盟国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这时,丘吉尔企图通过战争削弱苏联的想法更加强烈。战争主要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俄国人单独承担对德作战的重担,他们希望形成钳形攻势夹击敌人……斯大林紧急呼吁开辟西线第二战场,可是丘吉尔却一味搪塞,他希望俄国孤立地同德国人斗,这样不论结局如何,双方都将财尽力竭。”

材料四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丘吉尔在1941—1942年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希望尽早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该记者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到1944年时,美英最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之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8-04-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3章第4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同步练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1940年9月,美国签订《驱逐舰与基地协定》,从中立立场转向非交战立场,1941年3月,制订《租借法》,1941年8月,签署《大西洋宪章》,从非交战立场转入不宣而战立场。罗斯福还试图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了珍珠港。几个小时内,美国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五艘战列舰被击毁,日本另一支特遣队还摧毁了美军在菲律宾的大部分飞机。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美国不但在欧洲而且在亚洲完全卷入了战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美国立场的演变,并简要分析演变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二战中美国“完全卷入了战争”的影响。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1644年时,英国诗人弥尔顿就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种角度深入这个话题,使得英国从政府到民众都有了言论自由的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大众媒体在战争中产生的巨大效用,战争结束后收音机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主要来源。从1941年到二战结束,英国在其对外广播电台中使用的各国语言高达46种。在战争后期,英国大众传媒通过收音机对新的黎明以及“一个更加美好的英国”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赢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公民一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英国政府所制定的审查制度也顺理成章地得到潜移默化的强化

——摘编自孟杨《二战时期英德两国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英国新闻宣传的特点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