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要的问题。……只要战争还没有开始,总是有希望防止它爆发的。你们知道,我正在为和平而努力到最后一刻。

——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1938年9月27日)

材料二如果一旦发生显然威胁到波兰独立的行动……英王陛下政府有责任给予波兰政府全力支持……法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它在这个问题上与英王陛下政府采取相同的立场。

材料三必须静待敌人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敌人。

——英法联军总司令的命令

材料四要是法国军队在广阔的战线上……发动大规模进攻,那么他们几乎毫无疑问会突破边界。

——一位纳粹军官的自白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张伯伦是针对什么事情而发表广播演说的?演说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如何?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联系材料三和材料四,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2018-04-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测试)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战略可以抗衡它。……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二 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演说:“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

——《罗斯福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采取了什么“类似的战略”?

(2)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018-03-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练习)
3 . 1941年,希特勒命令隆美尔率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意大利军队的原因有
①意军装备落后,人数少于英军
②意军士气低落,接连败北
③维护轴心国的影响
④保持北非战略要地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5年各国军舰吨位统计简表(单位:万吨)

国家西班牙法国英国俄国其他国家合计
吨位数622.8360.9316.7315.39121.88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1922年《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52.552.531.517.517.5

材料二

日本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轰炸机迎击日舰

材料三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15—1922年美国海军实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中途岛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2018-04-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师大版2018届高中历史选修3第3章第3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5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0年夏天,英国人和他们的帝国正在垂死挣扎。纳粹德国与共产主义苏联前一年夏天在莫斯科签订的协议很快就让这个世界看起来完全不同了。通过苏联,柏林与亚洲和印度次大陆建立了一系列新的联系,这将改变西欧与中亚地区未来的贸易和资源路线。然而,这种改变极度依赖于苏联持续而坚定的支持。尽管在入侵波兰后的数月内,大批货物和原材料涌入德国,但这一过程并不总是那么烦利。谈判相当激烈,特别是涉及到小麦和石油,德国人对这两项物资的需求极为迫切。每次交货的谈判都令人担忧且耗时长久,几乎成了德国人焦虑的最大根源。1940年7月,希特勒以其最典型的风格宣布了这一冒险行动,他将其描述成意识形态之战。1942年春,希特勒批准了一项代号为“蓝色行动”的计划,命令德军从俄罗斯南部出发攻占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这些油田已经成为第三帝国战争规划的核心。正如将军们和希特勒本人所意识到的,这是一次野心勃勃的大胆进攻,而且很可能会左右最终的胜利天平。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实施“蓝色行动”计划的结果及影响。

2018-03-23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段考模拟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原创B卷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3月,美国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计划人员与其英国同行会语,在美国尚未参展的情况下,就制定了联盟战略的大致轮廓,同盟国战略的核心就是“先欧后亚”,击败德国被列为首要目标。这是因为:德国占领西欧各国后,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大大超过了日本。德国以控制了西欧,并且威胁到了大西洋和拉丁美洲。美国的经济中心和大城市都集中在东海岸,与欧洲隔大西洋相望,而西海岸距美国经济中心十分遥远、距日本也有1万多公里,所以美国惧怕德国甚至与日本,美国海外投资很大一部分在欧洲,仅在英国就占有美国120亿美元国外投资额中的42%,如1937年,美欧贸易额为22亿美元,而美国同亚洲的贸易额仅10.8亿美元。后来,先欧美亚战略成为同盟国知道战争全过程的战略。

—摘编自尹翔《美国在二战参战前的准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制定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先欧后亚的战略。

7 . 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战争与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法西斯势力相对强大
B.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D.孤立作战,缺乏国际援助
2018-02-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2017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提供“机会”给希特勒的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反映的英国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017-11-22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3 第1单元 第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B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苏联失利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大批优秀指挥员在肃反运动中丧生,使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临战之前,尽管多次获取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前不会侵略苏联,因而没有做充分的临战准备;苏联的防御战略思想不当,把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置在国境线附近,致使战争一开始,就遭到德军“闪电战”的沉重打击。前线防线一旦被突破,就很难组织纵深防御。

请完成:

(1)根据材料,归纳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评价苏联的“东方战线”。

2018-04-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练习 )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按照丘吉尔的意图,英国应当主要在外围作战,用局部性打击、海上封锁、空袭工业枢纽和居民点等办法削弱敌人的实力,竭力避免在西欧同德军主力激战,以免造成重大的实力伤亡。因此,1941—1942年,虽然苏联政府一再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但是丘吉尔总是顽固地拒绝这一正当要求。

材料二美国首脑对开辟第二战场的看法与英国却不同,他们出于对战争全局利益的考虑,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清楚,纳粹头目们十分害怕第二战场,而开辟第二战场必将会大大缩短战争进程并减少牺牲。因此,1942年4月,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和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到伦敦同丘吉尔以及英国其他领导人讨论在西欧登陆问题。

材料三希腊记者在《丘吉尔的秘密》一书中写道:“丘吉尔希望苏联在战争中流血牺牲,希望在胜利前苏联已经完全筋疲力尽,无法在欧洲和世界起着首要作用。红军经过战争初期的短暂失利后,已经成为决定同盟国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这时,丘吉尔企图通过战争削弱苏联的想法更加强烈。战争主要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俄国人单独承担对德作战的重担,他们希望形成钳形攻势夹击敌人……斯大林紧急呼吁开辟西线第二战场,可是丘吉尔却一味搪塞,他希望俄国孤立地同德国人斗,这样不论结局如何,双方都将财尽力竭。”

材料四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丘吉尔在1941—1942年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希望尽早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该记者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到1944年时,美英最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之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8-04-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3章第4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