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强行使一个战败的敌人继续处在解除武装的状态,乃是胜利者的责任……(我)提出了一个准则:“消除战败国之冤气在先,裁战胜国之军在后”。……可以看到,英国、美国和法国却在很大的程度上采取了相反的做法。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下列史实能说明当时英、美、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实“采取了相反的做法”的是(     )(双选)
A.镇压亚非拉地区的民主革命B.破坏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建设
C.纵容法西斯国家的毁约扩张D.瓜分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扎格鲁尔等民族主义者代表埃及要求英国废除殖民保护制度,允许埃及独立。遭拒绝后,他即组织“埃及代表团”,希望旁听巴黎和会,将独立要求诉诸国际社会,也未成功。

材料三: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规定“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2.材料二、三中,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推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斯大林说,“如果你不可能在马尔莫拉海(今土耳其境内,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间往来的捷径)中给我一个要塞阵地,我们能不能在德德亚加奇(今希腊境内)有一个基地?”我自己觉得回答得相当满意,我说,“我当一贯支持俄国对于全年四季享有海上航行自由权的要求。”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3.材料四中,丘吉尔认为自己对斯大林诉求的回答“相当满意”,结合上述材料中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说说你如何看待丘吉尔“相当满意”的回答?
2023-04-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17·上海·高考真题

2 . 世界大战与中国国际地位

中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但结果迥异,发人深省。

材料一   一战期间,欧洲协约国劳工短缺,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梁启超曾说:“在法国之华工,在美国之华侨,多有与其职务之外,实力以裨助战事者。国内各埠之华商,以种种方便为物产上之协助,皆其显著者也。然则,我友邦似不能以政府一二人一二事之怠慢,而抹煞我全国人多数之热诚。”

材料二   据顾维钧回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仅获两个席位,而巴西由两席增至三席。法国外交部解释说:“一个国家在和会上的地位是要由该国在战争中威胁与俄国所做过的努力来确定的……中国对协约国方面实际帮助甚少,而巴西海军曾巡弋南大西洋,保护了协约国运军火的船只,对协约国贡献甚大。”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当西方国家实行绥靖政策时,中国战场如火如荼,爆发了平型关、台儿庄等一系列战事。据统计,二战伤亡人数在9000万人以上,其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为3500多万人。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中国在一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了怎样的待遇?

(2)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二战结束前后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3)你怎样看待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和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表

⑴请你列举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性战役。
⑵请你根据表格的内容以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的推论是否正确,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①中国人民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②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联合国就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形成的。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协同作战的结果。
2016-11-18更新 | 3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