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波茨坦会议

材料   1945717日至82日,在日本军国主义虽日暮逢穷,但仍负离顽抗,美国原子弹虽然试爆成功,但实战效果尚难预卜,美苏英之间新的纠纷不断出现之际,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了会晤。会议着重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安排。对德国和波兰问题,在雅尔塔会议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苏联重中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726日以美中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这次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但随着战争接近尾声,美英和苏联的分歧和争执也日趋激化。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波茨坦会议进行历史评述。
2022-07-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近期,一位德国参谋军官在和我私下里聊天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正是德国的刺刀让日本征服中国变得可能,就像1935年和1936年,也是德国的刺刀让意大利征服阿比西尼亚变得可能那样。他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暗示德国批准日本或意大利的行动,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的重新武装改变了欧洲的力量平衡,这使得英国无法在亚洲反对日本的行动。

——摘自美国驻德国武官史密斯的《备忘录》(1938年1月)

材料二   美国对日宣战后,德、意对美宣战,此时只有美国同时面对德日两个方向的敌人。美国国内民意主张对日复仇,军方高层也有将领主张先打日本,而美国仍然坚持了“先欧后亚”。从放弃“橙色”计划、制定“彩虹”系列计划开始,美国就不再抱着过去不结盟的思想不放了,而是充分考虑到英法是否可能成为盟友的问题,并借助盟友力量共同对付法西斯同盟。特别是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之后,法西斯同盟在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意味已经十分明显。当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成为抵挡和攻打德国军队的中流砥柱。在盟友问题上,《联合国家宣言》有26个国家签字,中国则是“被遗忘的盟友”;在政策指导上,只是“保持中国在战争之中”,让中国发挥牵制日本的作用。在《租借法案》的援助物资分配中,与英国、苏联相比,中国也是获得援助数量最少的,而且经常不能及时到位。

——摘编自任珊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先欧后亚”战略评析》


(1)根据材料一、二,简析美国坚持“先欧后亚”战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贯彻“先欧后亚”战略的历史影响。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41年9月,斯大林就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对于苏联的建议,英国的回应只是派出小部队对欧洲大陆实施偷袭骚扰。

1942年6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但英国在备忘录中对承担的义务作了一些保留。

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抢滩登陆诺曼底,此后,288万盟国大军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河后结束。

材料二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抹去了敦克尔克的耻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在1943年夏以前没能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的观点。

4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战败后,英国孤军奋战抵抗已控制了绝大部分欧洲的德国。英帝国总参谋长迪尔说:“我们国家一千多年来正第一次面临遭受入侵的危险。”1940年美国已经逐渐同英国结成一种日益亲密的伙伴关系,同时,英国力图打开与苏联关系的新局面。英国派遣了对苏联有好感的工党左翼领袖克里普斯出任驻苏大使。尽管由于过去的陈见和隔阂,英国的努力成效不大,但是英国仍然不放弃努力。苏德战争爆发前,英国情报处将早就获得的有关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的情报转告给苏联。事实上,英国对苏联的参战期待成为希特勒下决心进攻苏联的原因之一。在希特勒看来,“如果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就会粉碎…‘如果俄国垮了,对英国来说,美国也就保不住了”。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掩盖不住内心狂喜,表示“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当时,英国著名工党评论家迈克尔·富勒这样评述:“1941年6月22日以前,英国的胜利是梦想,而在这一天之后,英国的胜利已在预计之中。”7月12日,英苏签订了《苏联和大不列颠政府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英国与苏联从东西方两边建立抗击德国战线的态势已然形成。

——摘编自夏正伟《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线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英国期待苏联参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英签订《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的历史意义。
2019-04-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英法奉行的绥靖政策B.表明苏联采取了“避战自保”政策
C.使苏联赢得了一定的备战时间D.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