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现代史部分大事年表

时间(年)事件时间(年)事件
1941《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1987《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签署
1942《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91苏联解体
1943德黑兰会议召开1993欧洲联盟成立
1945雅尔塔会议召开1994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47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提出要援助希腊和土耳其1995WTO成立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成立20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962古巴导弹危机2016杭州G20峰会召开

——整理曹大为、赵士瑜主编的《政治文明历程》等


选取表格中任意两个时间节点组成一个完整的时间阶段,结合期间的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进行合理阑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1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历史试题
2 . 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际形势开始躁动不安。1933年6月成立了世界反战和反法西斯委员会,其指导的30年代的和平运动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参加者中有共产党人、社会党人。自由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宗教徒、工人、农民、学生、士兵、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由此可知
A.自由主义是导做国际局势躁动的根源
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已建立
C.维护世界稳定井非是各国人民的追求
D.“反战”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
3 . 某论文引用了苏联工业化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央水电站》《动力》;反映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作品《被开垦的处女地》《磨刀石农庄》;反映苏联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作品《他们为祖国而战》《青年近卫军》等据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的政治宣传B.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苏联文艺的思政教育功能D.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
4 . 二战时期,一份重要文献写道:“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自由人民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时机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而将日本帝国陷于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该文献发表于
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暸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194287日和19432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国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夺取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由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是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影响。
2021-07-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41年,美国大学预科和医学院学生都要服兵役,许多年轻教师也应征入伍,开设的医学课程被迫减少,大学由4年压缩至2年,医学院由4年压缩为3年,医学毕业生的数量也有所下降。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美国
A.医学院学生就业形势严峻B.进行了兵役制度改革
C.政府对教育发展不够重视D.面临严峻的战争形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国民政府与美、英等国达成了联合抗日的具体计划,组织中英联军共同保卫缅甸,并由美国向中国和中英联军提供援助等协议。在日本进攻缅甸后,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于1942年起陆续开进缅甸。缅甸原始森林恶劣的环境使中国官兵死伤累累,沿途尸横遍野,惨绝人寰。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致妻子的书信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自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中国官兵的浴血奋战,不仅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据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重要意义。
2020-07-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1940年5月,英法联军的防线在德国的闪电攻击下崩溃,在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城市,英国组织了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撤退行动。行动历时9天,动用各种舰船把338226人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面临不利条件,无论是具有专业素养的海军还是勇敢的普通民众都全力参与营救。他们在炮火和轰炸的危险下全力工作,政府组织的有序撤退也使得救援更为有效。1940年6月4日,丘吉尔在下议院演讲:“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即使大部分欧洲和许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已然或即将沦陷于纳粹手中,我们也永不后退,永不言退。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在海上作战,乘着高涨的信心和力量空中作战,我们永远不会投降。”

——摘编自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的积极影响。
2020-10-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签署《德苏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等国家。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德国军队分作北、南、西三个方向发动攻击,并以两翼包围的方式夹击集结于边境地带的波军主力部队。波军损失惨重、欲撤出布署于德波边境的部队,将其用于首都华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条防线,等待军事同盟国的英法两国对德国的西方战线发动攻击,但拥有兵力绝对优势的盟军却按兵不动。9月中旬,德军兵临华沙,波军将大部分仅存的主力集结,于布楚拉河一线反击德军,一度逼迫后者抽调兵力应付,最终,德军将波军主力包围歼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9月17日,东方的苏联根据《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协议而入侵波兰,开辟了第二战场。波兰政府认定原先守于东方“罗马尼亚桥头堡”进行固守的计划已不可行,遂下令撤离所有部队至中立的邻国——罗马尼亚。10月6日,最后一批波兰军队于科克战役被击溃,德苏两军占领波兰全国。尽管波兰从未有代表全国的政府或组织出面宣布投降过,但也已象征了波兰境内战事的结束。

——《二战军事基地》.2009-03-09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入侵波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兰战役的影响。
2018-07-2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揭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