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第二天,美国发表声明,支持苏联。罗斯福在这个援苏声明上加了一句结束语:“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1942年6月,美苏签订《美苏租借协定》。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援助了苏联111.41亿美元的物资,其中包括飞机、坦克、冲锋枪、舰艇、石油、小麦等。

——摘编自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苏联对美国的援助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斯大林在1944年说“……美国和英国,……供给我们极宝贵的战略原料和武器……”但是战争结束后苏联在对待美国援助上作出了与战时不同的评价。1948年苏联国家计委主任沃兹涅夫斯基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一书中对战时美英援助只有两句话:“……如果把这一时期盟国向苏联提供的工业品数量同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工业品数量作一比较,就能看出,在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期间,这些供应品只占本国产品的4%。”

——摘编自单云《浅析二战期间美国对苏援助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美国援苏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 . 1942年11月,苏联发布了《关于集体农庄庄员及个体经营者未完成义务交售任务的责任》,根据这一决议,国家粮食采购部的特派员追讨农民所欠义务粮时,可以不经由法庭直接没收农民财产。这一法令的颁布,改变了1937年确定的以司法手段处理没收农民财产问题的规定。造成这一变化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苏联卫国战争的需要
C.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D.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
3 . 1941年上半年,德国进口所需80%的橡胶、65%的锡、70%的铜、50%的铝、25%的锌都来自苏联,斯大林填补了希特勒矿产品供应的重要缺口。这一现象
A.说明苏联违反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原则
B.彻底改变了欧洲战场的战略态势
C.表明二战初期苏联为德国提供了物资
D.表明苏德已走向亲密的盟友关系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一支庞大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伏击日本舰队,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日军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美军则由防御转为进攻。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发动中途岛海战的目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日本战败的原因。

5 . 关于美国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得知了这一计划,一直是战后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军有先进监听机关“魔术”,而且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布置了大量的监听站和情报机构,对日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毫无察觉。而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日本重心在中国战场,不可能将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强大的美国,更不可能直接袭击远在数千公里之外且有重兵防守的珍珠港。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但历史真相却不易还原
B.由于研究者立场的差异,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两种观点均存疑待解,须找到最有力证据求证
D.历史学术问题应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2018-06-09更新 | 2813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8月,英国首相邱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中,讨论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问题。之后,罗斯福策划召开中、英、苏及美四国首脑会议。后商定将四国会议分成两部分召开。第一部分是美、英、中在埃及举行的开罗会议……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根据材料,概括开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2018-06-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8届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二战爆发后,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连连胜利,促使美国修改战略方针,罗斯福认为,德国是法西斯集团中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打败德国意味着打败日本。其次,主要反法西斯国家都在欧洲,而且大西洋交通线要比太平洋短得多,英国海军又可以从旁协助。

材料二

1938年冬天,英国驻华日本大使卡尔多次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劝说国民党政讲和。1939年上半年,英、美、法政府又提出召开太平洋国际会议斡旋中日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的终结。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对亚洲绥靖政策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孤立主义外交的影响。

9 . 材料1940年底,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要求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并计划在1941年冬季到来以前结束战斗,然后再继续解决英国问题。希特勒曾对他的亲信说过:“如果我们想要统治世界,我们就必须征服俄国。”社会主义苏联是其实现称霸世界野心的最大障碍,同时,德国企图通过进攻苏联给侵略战争输血。但在入侵苏联之前,希特勒并没有完全低估苏联的抵抗能力,从各个方面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全面完成了入侵的一切准备工作。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德国出动了17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出师不利,损失惨重。但苏联领导人很快就冷静下来,并采取了新的军事部署,打乱了德军通过“闪击战”在3个月内吞并苏联的冒险计划。到1942年2月底终于转危为安,莫斯科战役以德军的惨败而结束。

——摘编自张开荣《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希特勒推出“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以及出师告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战争的影响。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6月15日,丘吉尔电告罗斯福总统:“根据我能从各方面获得的消息,其中并有最可靠的消息,德国看来即将大举进攻俄国……如果这场新战争爆发,我们当然要遵循希特勒乃是我们必须击败的敌人这项原则,给予俄国人以最大的鼓励和我们能够提供的任何援助。”罗斯福通过美国大使怀南特口头答复说,如果德国进攻俄国,他会立即公开支持“首相可能就欢迎俄国成为同盟国而发表的任何声明”。苏德战争爆发的次日,罗斯福举行记者招待会,指出“欧战停止之日.即希特勒进犯美洲之时”,并宣布“在可能范围尽力给予俄国援助”。美国政府也在6月24日,宣布停止冻结苏联在美国的存款。6月29日,美国驻苏联大使就美国向苏联提供军用战略物资的问题在莫斯科进行了谈判。

——摘编自《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英美对苏联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对苏联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2018-02-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