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向国联提起诉讼,请求国联主持公道。22日,国联发出内容相同的要求中日两国“立撤军队”的紧急通告。可惜日本并不领情,关东军继续扩大侵略规模,一周内侵占了东北30多座大中城市。而国联直到30日才通过了第一个决议案。决议案既没有谴责日本的侵略,又没有采取不扩大事态”的有效措施。关东军很快侵占了辽宁、吉林大部以及黑龙江主要城镇。那么,国联缘何会采取这样的态度呢?一战后,法国“在东亚的投资和势力被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后面”;“1930年各国在东北的投资中,日本占70.45%,英国占到1.15%英法等国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世界的威胁才是最大的。日本正是准确把脉了英法等国国情,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而国联则对日本毫无办法,对事件如何处理一拖再拖。10月8日,关东军轰炸了锦州。

——摘编自马永、王勇《“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的反应》


(1)根据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初期,英法主导国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问题。1940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逐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50艘驱逐舰,并且表达了英国决不投降的决心。但美国怀疑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政府官员对欧洲形势也普遍持悲观态度。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英国抵抗成功的可能性在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19409月,双方终于签订“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意。

——摘编自徐蓝《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就驱逐舰问题发起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影响。
2021-01-24更新 | 41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2月线上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30年代的世界局势并来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了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德国的扩张和法国的投降、英国的削弱对于美国推行的“欧洲均势"政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美国继续在欧洲事务中施加影响极为不利。东南亚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历来是美国的必争之地,日本的南下侵略行动势必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日本不仅大谈其所谓的“大东亚新秩序”,拒绝美国“共网合作维持太平洋地区现状”的要求,而且悍然出兵侵占印度支那。1941年12月7日史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活动基地珍珠港实施了突然袭击,公然以报复手段肃清英、美想掌握东亚霸权的“惯技”。日本炸弹在美国人头上爆炸后,笼罩美国的一切孤立主义、和平主义、经济利益和军事力量的顾虑统统被一扫而光。

——摘编自刘国玲(论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美国参战的影响。
2020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材料   我们在1941年就宣布给予叙利亚独立。只是由于我们仍是托管国.还有防务和维护秩序的责任。敌人的蹂躏及其后果,使精疲力竭的法国丧失了昔日的力量。而英国依靠封锁、海上霸权和对运榆的垄断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完全控制了东方国家的贸易。早在雅尔塔的交易中,丘吉尔就从罗斯福和斯大林那里得到在大马士革为所欲为的自由。1945年5月28日。我们在大马士革的所有部队驻地都受到了暴动群众和由叙利亚宪兵组成的部队的攻击,他们配备有英国制的冲锋枪,机枪和手榴弹。我在6月2日公开提出,叙利亚问题必项全部提到法、英.美.苏、中五”大国”会议上解决。我们的提议无疑地遭到了英美两国的断然拒绝。至于将来。我毫不怀疑,我们的老”盟友”在地中海东岸国家所支持的骚动,将在整个近东发展成反对这些笨拙的魔术家的浪潮。

一摘编自【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1945年叙利亚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叙利亚问题形成悬案的影响。
2020-01-18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月第01期(考点15-21)

5 . 材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月5日,英国宣布用武力实行海陆封锁,切断外国对德国的物资供应,争取积聚和扩大力量的机会,达到与德国力量平衡甚至超过德国的目的。直到1939年12月,英国远征军只有四个师抵达法、比边界,建立了立足点。1940年3月仅派六个师增援,而且英法盟军领导内部存在着矛盾。直至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整个西线盟军在欧洲大陆上未与德军交战,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

——摘编自张继平《“奇怪战争”不奇怪——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西线无战事”说质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初期“西线无战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初期“西线无战事”的影响。
2020-06-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联盟体2020届高三第四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材料   九一八事变时期,英国政府在分析日本动向时认为,日本军方不可能控制政府,日本最终会清除好战的将军们,转向自由派官员,从而放弃侵略中国的政策。当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继而染指华北时,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对华贸易的事。”英国总参谋长米勒指出:“日本对满洲,控制的扩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种结果——苏维埃影响的扩大对英帝国的危害要小。”英国艾什尔爵士在上院公开表示,英国必须使日本的扩张不是向南而是向北。美国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冲突,寄希望日本“北进”,这种“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七七事变期间,苏联曾呼吁西方国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日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步一步实施侵略步骤。直到1938年日本攻占海南岛时,英美都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抗战的地位问题。

——据赵东喜《试论英美决策失误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远东集体安全体系难以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英美的对日政策及其影响。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确实变得小心多了。他不像丘吉尔那样,在茫茫黑夜中独自大声疾呼,他必须留在比武场上继续奋战,不让群众意见与自己距离太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群情激愤,一致支持政府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摘编自威康·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民众反对卷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政府针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这些行动起到什么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20世纪初美国政府把目光从美洲转向了世界,美国国内就产生了孤立主义思潮。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世外桃源,提出了“坚守美洲堡垒”,反对插手世界事务。……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主要关注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普遍对国际事务不感兴趣,孤立主义势力趁机崛起。面对孤立主义的阻挠,罗斯福因势利导,对欧洲政治事务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政策,让英法顶在第一线应付德意的威胁。当德国正式迈出扩张步伐时,罗斯福政府同样认为希特勒的侵略目标只限于德意志人居住区,因此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直到德波战争爆发后,才逐渐同法西斯相对抗。

——整理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篇》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带来的影响。
2018-04-20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随着社会主义苏联的加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进一步扩大。1941年7月12日,苏、英两国签订《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3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遣使访问苏联,苏、美、英之间开始正式合作。同年8月,美、英之间经过协商,发表《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提出了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以后,苏联政府宣布基本同意这些原则。9月底至10月初,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谈判,签订了大战期间第一个三国协定,即《秘密议定书》,俗称《对俄供应第一号议定书》,其中规定了美、英两国扩大对苏供应的具体内容。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美、英在二战期间合作的看法。

2018-02-06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2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押题专练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限,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悴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摘编自《二战辞典:偷袭珍珠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偷袭珍珠港所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