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5年各国军舰吨位统计简表(单位:万吨)

国家西班牙法国英国俄国其他国家合计
吨位数622.8360.9316.7315.39121.88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1922年《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52.552.531.517.517.5

材料二

日本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轰炸机迎击日舰

材料三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15—1922年美国海军实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中途岛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2018-04-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师大版2018届高中历史选修3第3章第3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2 . 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苏联失利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大批优秀指挥员在肃反运动中丧生,使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临战之前,尽管多次获取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前不会侵略苏联,因而没有做充分的临战准备;苏联的防御战略思想不当,把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置在国境线附近,致使战争一开始,就遭到德军“闪电战”的沉重打击。前线防线一旦被突破,就很难组织纵深防御。

请完成:

(1)根据材料,归纳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评价苏联的“东方战线”。

2018-04-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练习 )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按照丘吉尔的意图,英国应当主要在外围作战,用局部性打击、海上封锁、空袭工业枢纽和居民点等办法削弱敌人的实力,竭力避免在西欧同德军主力激战,以免造成重大的实力伤亡。因此,1941—1942年,虽然苏联政府一再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但是丘吉尔总是顽固地拒绝这一正当要求。

材料二美国首脑对开辟第二战场的看法与英国却不同,他们出于对战争全局利益的考虑,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清楚,纳粹头目们十分害怕第二战场,而开辟第二战场必将会大大缩短战争进程并减少牺牲。因此,1942年4月,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和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到伦敦同丘吉尔以及英国其他领导人讨论在西欧登陆问题。

材料三希腊记者在《丘吉尔的秘密》一书中写道:“丘吉尔希望苏联在战争中流血牺牲,希望在胜利前苏联已经完全筋疲力尽,无法在欧洲和世界起着首要作用。红军经过战争初期的短暂失利后,已经成为决定同盟国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这时,丘吉尔企图通过战争削弱苏联的想法更加强烈。战争主要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俄国人单独承担对德作战的重担,他们希望形成钳形攻势夹击敌人……斯大林紧急呼吁开辟西线第二战场,可是丘吉尔却一味搪塞,他希望俄国孤立地同德国人斗,这样不论结局如何,双方都将财尽力竭。”

材料四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丘吉尔在1941—1942年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希望尽早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该记者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到1944年时,美英最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之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8-04-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3章第4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同步练习)
4 . 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战争与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法西斯势力相对强大
B.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D.孤立作战,缺乏国际援助
2018-02-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2017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提供“机会”给希特勒的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反映的英国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017-11-22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3 第1单元 第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B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战略可以抗衡它。……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二 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演说:“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

——《罗斯福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采取了什么“类似的战略”?

(2)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018-03-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练习)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避免战争,捍卫和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3年初卡萨布拉卡会议

材料二

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1)依据材料一,概述富兰克林·罗斯福对法西斯轴心国处理的基本态度。

(2)据材料二归纳战后德国对二战认罪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1940年9月,美国签订《驱逐舰与基地协定》,从中立立场转向非交战立场,1941年3月,制订《租借法》,1941年8月,签署《大西洋宪章》,从非交战立场转入不宣而战立场。罗斯福还试图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了珍珠港。几个小时内,美国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五艘战列舰被击毁,日本另一支特遣队还摧毁了美军在菲律宾的大部分飞机。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美国不但在欧洲而且在亚洲完全卷入了战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美国立场的演变,并简要分析演变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二战中美国“完全卷入了战争”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已经向苏俄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可能对他们有用的技术援助和经济援助。……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1941年6月22日)

(1)根据材料指出丘吉尔对苏联采取的立场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对苏联采取的立场的原因和影响。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1644年时,英国诗人弥尔顿就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种角度深入这个话题,使得英国从政府到民众都有了言论自由的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大众媒体在战争中产生的巨大效用,战争结束后收音机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主要来源。从1941年到二战结束,英国在其对外广播电台中使用的各国语言高达46种。在战争后期,英国大众传媒通过收音机对新的黎明以及“一个更加美好的英国”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赢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公民一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英国政府所制定的审查制度也顺理成章地得到潜移默化的强化

——摘编自孟杨《二战时期英德两国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英国新闻宣传的特点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