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6月,纳粹德国试图掌控中东石油产地。为了粉碎德国的阴谋,英国和“自由法国”联手进攻维希法国控制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叙黎战役开始。盟国还宣布,叙黎人民“享有自由和独立”,得到了叙黎人民的热烈欢迎。7月中旬,维希政府的军队投降。此后,“自由法国”宣称,废除委任统治的问题要等战后由国联决定,并指派法国驻叙黎全权代表继续执行全部权力,而英国则打着支持叙黎独立的旗帜,不断对“自由法国”进逼。1943年,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成立了民族政府,宣布废除委任统治,“自由法国”驻叙黎代表下令逮捕黎巴嫩总统和总理。为此,叙利亚发动阿拉伯各国掀起反法浪潮,英美趁机对法施压,1944年1月开始,“自由法国”向叙黎移交全部权力。1946年,英法军队被迫全部撤出叙利亚和黎巴嫩。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6卷


(1)简析英国和“自由法国”取得叙黎战役胜利的原因。
(2)简评20世纪40年代英国和“自由法国”在叙黎地区的行动。
2021-12-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训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18月至11月,德国在夏季的突然袭击使得苏联在秋天面临严重危机。美国方面认为在目前苏德战争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迅速进行美、英、苏三方会议以商讨长期援助计划是不明智的。只有苏联能够将防线维持到冬季时,才能够召开这样的三方会谈,以制订长期的对苏援助计划。但是,战争形势向轴心国的进一步倾斜,使得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改变了其消极等待局势明朗的策略。截止到1941年8月,轴心国集团已经占领了除英国以外的大部分西欧国家、整个巴尔干半岛。英美两国首脑不得不在8月上旬举行会谈以商议进一步的应对措施。1941年11月7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将苏联纳入《租借法案》援助对象。斯大林评价说:“我要说,依照苏联方面的看法,罗斯福总统和美利坚合众国为胜利作了贡献。在这场战争中武器是主要……根据租借法得到的这些武器将有助于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李牧晨《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影响。
2021-12-09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2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美双方都明白,盟国英美军队开辟第二战场的地点对英国战后势力范围大小至关重要。在丘吉尔看来,战后当美国军队退回美洲后,能够影响欧洲的力量只有英国和苏联,因此,防范苏联,尽可能缩小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是英国战后是否能够保持世界大国地位的关键。与此相反,美国考虑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削弱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保证有一个最好是能够从东面牵制欧洲的国家力量,显然苏联将是美国实现这项战略目标的最佳搭档。苏联从东面牵制欧洲,就能减轻来自大西洋东岸的对美国的战略压力;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则是从地缘政治上将苏联战后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东欧;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从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以避免英国军事力量大规模地从东欧切入,而丘吉尔从巴尔干半岛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恰好就是英国实现其战略意图最有利的选择。

——摘编自张文木《论正在崛起的中国及其治理世界能力的预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各自的着眼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夺取南方丰富的战略资源以解决中国战场问题。1941724日,日本进军印度支那南部,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质,英、荷则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1941127日清晨755分,秘密航行12昼夜、行程3500海里的日本舰队,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用舰载机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炸沉炸伤太平洋舰队近20艘大型舰只,其中包括8艘战列舰,击毁飞机约230余架,美军死亡约2334人,在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这是二战中继德国进攻苏联后又一次举世震惊的突然袭击,它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1-1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1622日,德国在西线获胜后,纠集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附庸国挥师东进,发动了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苏联人民奋起抵抗,开始了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苏联人民经过顽强抵抗,19421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夏德军主力进犯斯大林格勒,到次年22日,苏联军民全歼德军主力33万人,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局。19437月到8月苏联人民取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重大胜利,开始了全线反攻。1944年苏联收复了全部沦陷的国土。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德军在苏美英等盟国的联合打击下被迫投降。苏联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德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卫国战争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中东地区是连接欧洲和亚太两大战场的枢纽。19406月,由于法国投降和意大利参战,欧洲经由地中海通往中东的航路基本被切断。若不能保证中东的军需及民用供应,中东必将不战自降,因此,英国视中东供应为头等大事。1941年,英国中东司令部组建了中东供应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中东各地区分配可供使用的船舶;确定进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审查并批准进口许可证;决定应从哪些国家进口货物;在中东维持小麦及其他大宗货物的共同储备,以供紧急时期之用等。该中心对中东各国的出口货物实行包买、先买政策,使得中东各国政府和老百姓手里持有大量钞票;为了支援盟国,该中心大量进口战略物资,把民用物资的进口削减了4/5,使得中东地区的生活用品短缺,供不应求。1942年,美国正式加入中东供应中心,美国对中东的出口额当年比1939年增加2倍,大大超过英国,但英国凭借英镑的优势地位,坚决抵制美国控制中东。194511月,英美协商解散了中东供应中心。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供应中心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东供应中心带米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英国来说,尽管到19416月,随着德军东进入侵苏联而大大减轻了对其本土的威胁,事关帝国生存的地中海和中东局势依然严峻,更有甚者,日本在确立了南进战略后对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决策层认为,仅靠美国援助而不参战,英国将无力打赢这场战争。受困于国内形势,罗斯福在二战爆发后采取了以物质援助而非直接参战的策略来帮助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抵抗德意志的侵略。于是两国首脑于19418月举行大西洋会议关,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该文件宣布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同时表明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等。对此,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这项联合宣言的影响深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美国在名义上仍属中立,却同一个交战国发表这样的宣言,仅就这一件事而论,就是惊人的。”

——摘编自《<大西洋宪章>与罗斯福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举行大西洋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西洋宪章》签署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国一直推崇的绥靖政策破产。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投降,不久德国企图英国也屈从于自己,遭到了英国拒绝。同年7月,希特勒下达全面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国企图先抢占制空权,710日,不列颠空战开始。不列颠空战主要分4个阶段,英国于1941年最终取得了胜利,此次空战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英国伤亡1900多名飞行员,飞机损毁900多架,德国伤亡飞行员2500名,飞机损毁1700多架。德国空军损失虽然不至于影响到整体的实力,但是这些损失在对苏联开战之前无法完全恢复。英国暂时挡下德国进攻的锐气,也打破了德国空军在开战初期全胜的战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为日后英美联合反攻德国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胡德坤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列颠空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空战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铀矿石为主的核原料是二战期间英美开展“曼哈顿工程”的物质基础,控制全球核原料,不仅关乎战时英美共同事业的成败,而且能够防止纳粹德国首先研制出原子弹,同时也为战后英国独立开展核研发和美国进一步加强军事核能力的优势奠定基础。为此,除英美自身及英联邦国家的资源以外,两国政府尽一切努力联手控制了当时全球最大的铀矿产地——比利时所属刚果的资源,并在战争后期在葡萄牙、荷属东印度和巴西成功地实施了类似行动,一定程度上还迫使瑞典承诺禁止出口铀矿石,从而在战争期间总体上实现了对核原料的全球控制。可以说,二战期间英美对核原料的全球控制,从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方面也折射出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关系和博弈。

——耿志《二战中英美对全球核原料的控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美对全球核原料控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对全球核原料控制产生的影响。
2021-03-21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394月到8月,英、法、苏三国进行了关于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英法虽然参加了军事谈判,但只想利用军事谈判来“威慑”德国,以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而不是想用英法苏军事同盟来打击德国。英法还企图用军事谈判来牵制苏联,以阻止苏联加入德国阵营。有鉴于此,苏联转而与德国接触。1939823日,两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得直接或间接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当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领土发生变动时,苏德两国以立陶宛的北部疆界、波兰的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划分势力范围。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九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苏三国军事谈判的各自目的及主国未能缔结互助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