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召开六次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人主张南进,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南进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1年大本营陆军海军部又作出《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欧美国家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生存等情况发生时,才能对南方实施武力。1940923日,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又于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稳定苏联。1941年,日本决定继续南进。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194112月,日本决定偷袭珍珠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采取南进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冲突的实质及后果。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德国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并迅速灭亡了法国。19408月,德军根据“海狮计划”对英国狂轰滥炸。丘吉尔一方面支持迁居伦敦的欧洲各国流亡政府,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另一方面又争取美国的支持,希望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1941327日,美英签订“ABC-1参谋协定”,规定一旦美国参加对德、日作战,将先打败德国,然后再对付日本。苏德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派霍普金斯访问莫斯科,双方就美国援助苏联武器交换了意见。在苏联的建议下,1941712日,苏英在莫斯科签订《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的协定》。1941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签署联合声明,即《大西洋宪章》。苏联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参加了“二战”。19411222日,英美首脑在华盛顿会谈,商讨两国作战计划。194211日,中苏美英等二十六个国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意义》


(1)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历史背景。
(2)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40年的515,还是在丘吉尔刚刚上台的时候,他就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过一封电报,希望美国能够资助英国50多艘旧的驱逐舰,以供战争急需。但此后,当他一看美国没有任何反应,于是,6月中旬的时候,丘吉尔就再次给罗斯福发了一封同样内容的电报,并且说,“总统先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您说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比这件事情更加让人感到急迫”。罗斯福给丘吉尔回信说,他正在努力使英国获得急需的物资与军事装备。当然,美国国会只同意将钱用在自己的国防上,始终不同意用来支援英国。但是,目光长远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却依然以“借出”的方式,几乎把美国军火库所有的库存都借给了英国。为此,罗斯福总统还招致了诸多国会议员的责难,他们称“政府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自杀”。

——摘编自吕海峰《二战时,英国为什么会选择与美国结盟》

材料二 194138,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即《加强美国防务法》。该法规定,不管其他法律如何规定,当总统认为有利于国家防务的时候,他可以随时授权陆军部长、海军部长,或政府任何其他部门或机构: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政府出售、转让、交换、借予、租给或用其他方法安排任何防务物质。在1941~1945年的5年中,美国拨款累计达506亿美元,租借总额占美国全部生产总值的5.5%,遍及欧、亚、非和拉美38个国家。

——摘编自张兵《租借法案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丘吉尔、罗斯福及美国国会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的意义。
2021-02-0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预热卷历史试题(湖北地区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上半年,中英两国就经济援华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英国的做法使中国政府果断地把外交的重点放在美国身上,积极争取美国的对华援助。同年,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活动日益增强,美国政府不断收到日本与德意进行联系,加紧组建轴心联盟的活动迹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认识到不能把中国仅仅当作受害国,而是作为世界上的一部分,成为东亚制衡日本的因素。193811月,日本政府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提出了所谓的"东亚新秩序",这完全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相背离。面对日本在东亚如此翼张的侵略,美国在1938年底迈出了援华制日的第一步,决定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的商业贷款,称为"桐油贷款计划"。蒋介石专门致电胡适,"借款成功,全国兴奋。从此抗战精神必益坚强,民族前途实利赖之。"虽然"桐油贷款计划"开启了美国有限援华的大门,但是美国因不想被卷入战争而没有采取能够直接遏制日本在东亚侵略活动的有效措施,对直接遏制日本实行"东亚新秩序"几乎没有起到作用。

——摘编自付秋香《19371940年间的美国对日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8年美国对中国实施"桐油贷款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美国的"桐油贷款计划"。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军在西线获胜后,希特勒在1940721日下令开始准备对苏作战,不久又要参谋总部制订在1941年春进攻苏联的方案。1218日,他批准了侵苏作战计划,指令“在对英作战尚未结束之前,德国三军即应准备用速战速决方式来击败苏联”。德国统帅部在进攻英国的烟幕下部署侵苏行动,如印发大量英国地图,给部队配备了许多英语翻译;在英吉利海峡沿岸集中了大量渡海登陆器材,举行登陆作战演习;部队东调宣称是演习、换防、休整等等。苏联领导人认为德国在进攻英国的同时,不可能立即移师东侵。因此,对来自各方面提供的关于希特勒即将进攻的情报,看作是帝国主义的挑拨,置之不理。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挨打地位。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原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

7 . 材料: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当日,日军进攻英军占领的香港。1941年12月24日,为策应进军香港的日军,日军调集12余万兵力、飞机200余架、各类大炮600多门,开始强渡新墙河,日军向第九战区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拉开了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序幕。会战中,中国军队依靠坚固的工事顽强防御,始终控制着战场主动权。而日军却狂妄地认为可以速战速决,南下强攻长沙,连攻4天没有成功。日军伤亡惨重、补给耗尽,被迫仓皇撤退。最终,日军不仅没有消灭第九战区主力,反而伤亡2万余人。此战让日军高层意识到中国军队顽强的抗战意志和实力。同时,深感兵力不足,之后两年内再也没有敢于进攻第九战区。此战后,马歇尔向罗斯福总统谏言:现在东南亚、南亚、太平洋上的盟军都被日本打得溃不成军,中国却在长沙打了个大胜仗,歼灭日军数万之众。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一半以上兵力。如果中国单独和日本媾和,在华百万日军主力将加入这些战场,盟军将会极为不利。所以,应该大量援助中国,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罗斯福接受了马歇尔的建议,宣布援助国民政府5亿美元物资,建立“中印缅战区”.并任命蒋中正为最高统帅。不久,盟国还宣布废除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取消租界等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2019-11-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全面负责对华宣传。为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和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传项目,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随着美国对日反攻路线出现变化,在美国决策者的战略构想中,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是美国对华宣传的重要工作。此外,战争信息署从西方文明优越论视角,把中国看成是一个贫困落后、亟待用西方制度和技术进行“改造”的典型。……在战争信息署看来,它不但要通过话语力量给予中国人战斗勇气,促进中美合作,还要改变中国人“陈旧”的思想,为国民政府的“改革”引入美国的观念和制度,为战后缔造远东和平培养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和合作理念。应该指出的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战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殊剪裁,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战争信息署宣传的中国形象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战争信息署所宣传的中国形象。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2019-01-30更新 | 2073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文综训练四历史试题
10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年8月9日—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条款有八条:……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 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条款宣示了英美两国战争与和平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作为战后理想世界秩序的一个展望和设计,它的发布受到世界舆论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正在殊死抵抗纳粹、法西斯侵略奴役的各国人民。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材料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和平建设思想。
(2)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