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 道试题
1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是残暴的大猩猩,它们很快会把俄国拖回到动物形态的野蛮时期,共产主义理论就是倒退到中世纪,我们战胜了世界老虎德国佬之后,不能再让大猩猩掐死我们。
——丘吉尔,19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 我眼前看到的是俄国的士兵站在祖国的边界上,捍卫着他们的祖先自古以来耕种的土地。看到的是残暴的德国士兵像一群饿狼似的向他们扑去。我看到在这些德国士兵的背后,有一小撮策划、组织这场威胁人类的大恐怖的恶棍。我们大英帝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决心消灭希特勒和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我们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一切可能的援助。                                                                 ——丘吉尔,1941年6月2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两段演说的历史背景及其结果。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丘吉尔对苏联态度有何变化,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2016-11-27更新 | 9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下期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年5—9月,日本与苏联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最终日本惨败。
材料一:苏军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战术,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苏军早就通过谍报网搜集到了日军军事情报,并进行了战前准备,利用哈拉哈河左岸蒙古高台的优势和合理的战略战术,在开阔的平坦地形上有明显优势机械化战法,在诺门罕张网以待。
——摘编自日本军医松本草平回忆录《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等
材料二: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按德、日盟约,希特勒一再催促日本对苏开战。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再次催促日本出兵。但日本鉴于诺门坎之战的惨败,不肯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被诺门坎战役改变了。1 945 年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关东军许多部队一击即溃。
——摘编自何立波《诺门罕之战:关东军为何惨败于苏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军赢得诺门罕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诺门罕战争对二战进程的历史影响。
2016-11-2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宁夏区固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5年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
1935年10月12日,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1937年8~11月,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牵制了日军主力。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下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5月8日,二战中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二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这样,《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摘编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开罗宣言》公布后有何历史意义。

4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各大国军火生产1940~l943年单位:10亿美元(1944年币值)

1940

1941

1943

英国


苏联
美国

3.5


(5.0)
(1.5)

6.5


8.5
4.5

11.1


13.9
37.5

同盟国总计

3.5

19.5

62.5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6.0


(1.0)
0.75

6.0


2.0
1.0

13.8


4.5

轴心国总计

6.75

9.0

18.3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l)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

2017-05-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二模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于1937年9月参加了日中战争。日本宣扬这是为“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的战争。当时,我不认为是侵略战争。
在战场上人类爱和平的使命感使我产生了疑惑,为此,我写了日记。……我含着眼泪在日记中记下了黄河大堤被炸后的悲惨情景……我在为日本军侵略的牺牲品而落泪,然而,自己又是侵略者中的一分子。我是忠于天皇敕谕“军人天职乃临战当敌,片刻不可忘记‘武勇’二字”的盲从兵……
(战后)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涂炭生灵,……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因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我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过一直在与军国主义斗争。                      
——摘自《东史郎日记序》
材料二:幻想世上并没有天堂,这很容易,只要你试试看,在我们下面没有地狱,在我们上面只有天空。想象所有的人,都为今天而活,想象这世上没有国家,试试看,这并不难。没有杀戮或牺牲,也没有宗教,想象全人类,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想象世上没有占有,我想你可能做不到,不再贪婪,没有饥饿,四海皆兄弟。想象全人类共同分享这世界,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愿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世界就能合而为一。       
——美国著名歌星约翰·列侬的《给和平一次机会》(196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史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日本宣扬的“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思想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约翰·列侬的主要和平思想。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6-11-18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