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乘美英两国忙于应付欧战之机,采取闪击战略,于1941127日以突袭美国的珍珠港为起点,发动了太平洋侵略战争。在战争初期,日本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当时日本只动用了陆军总兵力的五分之一,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内,就攻占十倍于日本本土的东南亚广大地区,歼灭同盟国陆军和海军三十多万人。日本军事首脑根据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空军制胜论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关于夺取制海权的理论,结合欧战中的经验,认为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是海上作战胜利的基础。日本制订的初期闪击战计划也是相当周密的。如对发动战争的时间、地点都作了精心的选择,在战前还采取一系列欺骗伪装措施来隐蔽战略企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参加了二战194211日,中苏美英等二十六个国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欧彬甫《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闪击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采取闪击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采取闪击战的影响。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1年8月12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代表联合王国英王陛下政府的丘吉尔首相在会晤后认为,出于对世界未来所作的考虑,有必要对两国国家政策的共同原则做出如下规定:

首先,两国不得进行领土和其他形式的扩张。

第二,两国不愿看到发生违背有关民族或人民愿望的领土变更。

第三,两国尊重所有民族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希望被武力剥夺了主权和自治政府的民族能够恢复主权和自治。

第四,两国将尊重各自现有义务,努力使每个国家,无论大国小国、战胜国或战败国,都能够平等加入世界贸易、开发自然资源,以满足其经济增长和改善生活的需要。

第五,两国希望在经济领域实现所有国家的全面合作,以保障劳动标准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全。

第六,在彻底粉碎纳粹暴政后,两国希望建立一个和平的世界,所有国家都能够在各自领土上安全地生活,所有土地上的人民能够永远免于恐惧和贫困。

第七,这种和平将消除一切阻隔,使人类能够踏遍世界上的山山水水。

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出于现实和理想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一切武力,因为只要对别国构成威胁或可能构成威胁的国家继续拥有武器,将来的世界就不可能和平。所以,两国相信,在一个更广泛、更持久的全球安全体系尚未建立之前,上述这类国家必须实行裁军。两国同样帮助和鼓励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为爱好和平的人民减轻沉重的军备负担。

——摘编自《大西洋宪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份联合声明体现的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份联合声明的影响。
2023-02-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于1941129日向日本宣战。宣战公告中中国政府谴责日本“残暴成性”“执迷不悟”“甘为破坏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致使“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显然,中国对日宣战,宣布“废止”一切中日约,日本割占台湾的条约依据已被中国单方面否定。这是改变台湾法律地位的第一步,随后又得到国际社会和日本的认同。总之,宣战的目的,是“保卫我国的独立生存,消灭侵略国的侵略野心和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和平与人类福利”,而“条约的废止是战争的必然的效果”。

——摘编自李育民《台湾问题的相关条约及其法律地位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对日宣战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简述中国政府向日本宣战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对日宣战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93910月德军侵占波兰后,希特勒就密令制订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军事计划,代号为“黄色方案”。初案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主攻方向也在右翼。德方有人认为旧调重弹,易被对方料及,达不到进攻的突然性,难以取胜。为此,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把“黄色方案”中的主攻方向改为引诱英法联军主力出击的助攻,而把真正的主攻方向放在中段的阿登山区。这里林密路窄、地形复杂,缺乏铁路和公路网,又与宽阔的马斯河相接,被公认是机械化大部队难以通过的天险。然而,难以通过不等于不能通过,何况这里正是法军设防的薄弱环节。如能隐蔽地集中兵力,并掌握制空权,就可出其不意,抢先通过险区,强渡马斯河,突入法国平原地区,拦腰切断联军南北两个重兵集团之间的联系,直趋英吉利海峡,兜底包抄,截断联军退路,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个抓住对方设防漏洞、出奇制胜的新方案被希特勒采纳,并以倡议人的姓氏定名为“曼斯坦因计划”(或称修正的“黄色方案”)。按照这个计划,希特勒于1940510日凌晨打破了“西线无战事”的局面,开始全面进攻。德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击溃英法联军,并迫使比、荷、卢、法等国签订“城下之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概括“曼斯坦因计划”对“黄色方案”的修改,并分析改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军此次计划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铀矿石为主的核原料是二战期间英美开展“曼哈顿工程”的物质基础,控制全球核原料,不仅关乎战时英美共同事业的成败,而且能够防止纳粹德国首先研制出原子弹,同时也为战后英国独立开展核研发和美国进一步加强军事核能力的优势奠定基础。为此,除英美自身及英联邦国家的资源以外,两国政府尽一切努力联手控制了当时全球最大的铀矿产地——比利时所属刚果的资源,并在战争后期在葡萄牙、荷属东印度和巴西成功地实施了类似行动,一定程度上还迫使瑞典承诺禁止出口铀矿石,从而在战争期间总体上实现了对核原料的全球控制。可以说,二战期间英美对核原料的全球控制,从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方面也折射出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关系和博弈。

——耿志《二战中英美对全球核原料的控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美对全球核原料控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对全球核原料控制产生的影响。
2021-03-21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06月,德国控制了北起挪威、南至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而英军在之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损失惨重,但拒绝投降。为了尽快征服美国,希特勒亲自制定了“海狮计划”,试因以频繁的空袭夺取制空权,在空战中,德军先后出动了4.6万多架次飞机,向英国投下6万多吨炸药,英国的伦敦、考文垂、伯明翰等大城市陷入火海,8.6万余名居民被炸死或炸伤,100多万栋建筑物遭到破坏,许多城市被摧毁,英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丘吉尔赞扬英国军民的牺牲:“他们以自己的劳苦、眼泪和血汗,粉碎了希特勒妄图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狂妄企图。德国空军这把胡匙始终没有打开英国防御的大门。”19422月,希特勒同意完全搁置“海狮计划”,宣告这一战略的破产。这不仅是德国在二战以来的首次失败,而且将“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狮计划”破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狮计划”的影响。
2021-02-2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 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战时第一次首脑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并制订对德国作战的战略方针,即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关于远东问题,罗斯福谨慎地试探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斯大林提出,苏联在远东没有一个不冻港。罗斯福暗示有可能把大连变为自由港,并且指出,如果大连的地位获得国际保障,中国人不会反对。斯大林允诺:“一旦德国最后被打败,那时就有可能把必要的增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然后我们将能联合起来打击日本。’

——摘编自方连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美芡三次首脑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黑兰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德黑兰会议。
2022-04-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2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材料   1943年底,丘吉尔就对苏联红军在东线的节节胜利又喜又忧。他担心红军的西进将同时造成苏联势力在东欧的渗透,进而影响到英国的安全和利益。为此,丘吉尔希望和斯大林就双方的势力范围的划分达成协议,他们于194410月秘密达成“百分比协定”,双方瓜分了东南欧各国。但是,丘吉尔知道靠“百分比协定”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两国的利益冲突,他希望能建立“美英联盟”,一旦发生国际争端,保证美国与英国步调一致,共同与苏联抗衡。战争后期,每当英苏利益发生冲突,丘吉尔就会求助于罗斯福,鼓动后者采取对苏强硬态度。

——摘编自黄亚红《试论英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与斯大林达成“百分比协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丘吉尔与斯大林达成的“百分比协定”。
2022-05-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2届高中毕业班考前定位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8月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9月,苏军踏上了波兰领土,并签署了《苏德边界友好协定》。现在斯大林不仅要求吞并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还要将立陶宛至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他的目标在于恢复大俄罗斯帝国的疆界,并且获取协定规定的苏联缓冲防卫带,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只有芬兰在激烈的苏芬战争之后,维护了独立,但也割让了部分土地。

——摘编自【英】罗伯特·谢伟思《斯大林传》等


(1)根据材料,概述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战线”建立的影响。
2022-05-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四大名校名师团队猜题卷(A)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发表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士兵书》,号召日本人民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一切军事活动”。在中国战场上,仅日本宪兵记录的在思想系统内的日本共产党就有123人。觉醒联盟是抗战期间在华日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反战团体,也是敌后战场上的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是觉悟后的日本士兵和日本俘虏主动要求成立的。当时,以延安为中心成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和反战同盟延安支部,积极开展各种以宣传形式为主的反战活动,并通过渗透的方式进行军事、政治情报的搜集。毛泽东在1937年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曾说过:“我们的胜利不单是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摘编自曹金娜《抗战中的在华日本人反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部分日本人开展反战活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部分日本人开展反战活动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