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12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开罗宣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成果,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开罗宣言》郑重宣布:“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宣示了中、美、英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决定了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军事计划,确认了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侵略性质,表明了中、美、英三国坚持长期作战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从军事上为获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战略和战术部署。

——孙东方、赵陈双《<开罗宣言>及其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罗宣言》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问题。1940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逐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50艘驱逐舰,并且表达了英国决不投降的决心。但美国怀疑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政府官员对欧洲形势也普遍持悲观态度。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英国抵抗成功的可能性在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19409月,双方终于签订“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意。

——摘编自徐蓝《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就驱逐舰问题发起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主义思想和厌战情绪在美国国内日趋高涨。著名作家如欧内斯特海明威等反战小说有着广泛的影响。以孤立主义的参议员杰拉尔德·奈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火制造和铺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披露了政治和垄断资本家同英、法相均结的内幕,证明美国是被追返利润的大银行和大军火制造主拖进战争的,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错误。孤立主义与和平主义思想遍及各阶级和各阶层。随着法西斯国家的扩张,美国国内出现反对法西斯侵略的群众运动,为西班牙人民募捐饯款、粮食和衣服等,并组织医疗队和3000人的志愿军赴西班牙作战。美国人渐渐意识到这种孤立已与历史潮流相悖,并不能有效地维护美国的利益。1939921日,美国修改中立法,决定实施“现款现运”。鉴于德国的运输力和支付能力远逊于英、法,所以英、法在此政策中获利更大。19403月,美国签署《租借法案》,决定向盟国提供援助,并拨款70亿美元作为建立和运输租借物资之用:1941127日,珍珠港的炮声促使孤立主义终结。

——摘编自刘梦然《浅析二战中美国孤立主义的终结》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美国孤立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孤立主义结束的因素及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9月至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共向中国提供飞机924架、坦克82辆、步枪5万支、子弹约1.8亿发、炮弹200万发以及其他军用物资。苏联对华贷款达2.5亿美元,来华的苏联志愿人员约2000名,其中约200名牺牲于中国战场。在日本侵占东南亚,经东南亚的其他运输线路均被切断后,苏联援华的西北运输线路成为这一时期的唯一中外交通线,显得弥足珍贵。

材料二   实际上,二战期间,中苏两国是—种互相援助的关系。一方面,苏联的远东外交战略如果没有中国的配合与牺牲便实现不了,以致最终难逃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另一方面,中国从战略物资供应上援助了苏联。研究显示,19371945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钨砂、锑、锡等重要战略物资以及包括桐油、羊毛、生丝、毛皮、毛皮原料等大量农产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俄】彼得罗夫、陈开科等《二战期间中苏形成互相援助关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实施对华援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对苏援助的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要求各国“主持公道”,认为“美国向来主张和平与人道主义”,而此时的美国继续执行“不卷入战争、又使战争不致扩大和拖延”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1938年8月6日日本飞机轰炸广州,美国在华东、华南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1938年12月美国开始向中国提供商业贷款援助。1940年9月,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三国轴心。1940年11月,美国又宣布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1941年3月,罗斯福公开声明美国将无条件及时地全面援助中国。他还同意美国军人辞职加入陈纳德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1942年初,美国倡议成立盟军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达到顶峰。

--摘编自金剑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面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2021-02-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日本政府对《波茨坦公告》不予理睬,为加速战争进程,美国将刚研制出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投掷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地点在广岛市中心偏西北处,顷刻间产生了30万度的高温和时速高达60千米的强烈冲击波。广岛全市房屋损失达92%,广岛瞬间变成了废墟。在原子弹爆炸后约30分钟,约13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建筑物燃起熊熊大火。广岛有居民33万,原子弹造成死亡7.1万人,伤6.8万人。随后又有大量的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部分初生婴儿畸形发育。据统计,截止到1999 年,死于“小男孩”原子弹的人数已上升至20万。

——摘编自侯明东《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原子弹的使用对二战和战后世界的影响。
2020-12-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天府名校大联考2021届高三12月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三,他们(指美国和英国——下同)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他们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

第四,……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

第五,他们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经济进步和社会保障;

第六,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

第八,……如果那些在国境外从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胁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武器装备,则未来的和平将无法维持;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

——节选自《大西洋宪章》(19418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共同签署)


(1)依据材料,概括《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基本主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影响。
2021-04-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4月,当捷克斯洛伐克面临德国侵略威胁之际,苏联通过了援助捷克的决议,还建议苏、法、捷三国就采取军事措施援捷一事进行谈判。与捷克签订了互助条约的法国政府认为,它只能在英国也声明援助捷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履行援捷义务。但是,英国根本不打算援助捷克。它们的这种立场,使得苏联试图根据国联原则和英、法达成协议来阻止德国扩张的集体安全政策再次严重受挫。同年9月底,英国牺牲捷克主权利益的杰作,即一纸《慕尼黑协定》,实际,上断送了1935年的《苏法互助条约》,使苏联在国际上陷入更加孤立的地位,同时使它更感到帝国主义联合反苏的危险性。

——摘编自罗志刚《英国和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

材料二   二战爆发后,希特勒采取出奇制胜的战略进攻法国。在法国和比利时之间集中的大量英法军队全部陷入德国的包围,造成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6月,德军攻陷巴黎,之后,积极准备进攻英国。1940年8月,德军向英国进行狂轰滥炸。面对法西斯德国的进攻,丘吉尔极力寻找对策。此时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苏德战争。苏德战争的初期,苏联实力引起美国极大的关注,为了摸清情况,罗斯福派人访问莫斯科,并就美国援助苏联武器交换了意见。斯大林在1941年7月发表演说时说:“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的自由、民主进行战争,将同欧洲、美洲各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

1941年12月,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欧洲集体安全术能构建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021-02-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史上,第二战场问题一直是英美苏三大盟国外交的主线。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要求尽早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红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但英国表现出少有的疑虑和拖延。英国想通过控制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维护其海上运输线,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二战初期德军显示出强大战斗力,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败成为笼罩在英国人心头的阴影。英国利用其作为第二战场后方基地的有利战略位置,从大英帝国的利弊和机遇出发,与美苏周旋,最后在1944年才投入第二战场开辟。正如国际关系学者华尔兹所言:

“国家总是按照自己的私利行事,不会为其他国家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国际共同体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倪学德《英国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及其实质。
2021-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8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刚领》,吸纳了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提出的联合世界各国共同抗日的主张。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争取英国、美国支援抗日战争,争取苏联物质援助对日作战。日本占领海南岛后,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政府利用这一时机,向英、美提出合作方案。19409月,三国同盟建立,中国政府又不失时机提出以中、美、英三国结盟来对抗日本。蒋介石接见英、美大使,面交三国进行经济、军事合作的方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上午,中国决定对日宣战,在宣战以前,通知了美、英、苏联,并征询其态度……1942年元旦,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关培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所做的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意义及历史启示。
2020-12-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