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3年5月的“三叉戟”会议上,在讨论亚洲太平洋战场时,丘吉尔怀疑中国是一个重要基地,轻视支援中国的努力。,而美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特别强调中国的重要性,主张必须对华采取积极态度。……美国强调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他轻视远东战场,相反,美国积极倡导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目的是想尽快与德国法西斯决战,迅速结束欧洲战事,把重点转向亚太战场。因此,美国实际上执行的是一种“两洋战略”。……迅速实施霸王计划正好符合“罗斯福在战时根据胜利要早而美国伤亡要少这一原则”,美国的“两洋战略”必须迅速结束欧洲战场,在亚太战场得到苏联对日作战的保证。

—摘编自藏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据材料,指出美国两洋战略的实质和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两洋战略的影响。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41年9月,斯大林就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对于苏联的建议,英国的回应只是派出小部队对欧洲大陆实施偷袭骚扰。

1942年6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但英国在备忘录中对承担的义务作了一些保留。

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抢滩登陆诺曼底,此后,288万盟国大军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河后结束。

材料二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抹去了敦克尔克的耻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在1943年夏以前没能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的观点。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为了调整战略,在1943年期间,美、英双方举行了多次会谈。1943年8月,美、英首脑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会晤,决定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准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进行了会谈,商讨了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打败日本后日本的善后问题,会议发表了《中英美三国开罗宣言》。11月底至12月初,美、英、苏在德黑兰举行了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了对德、对日的作战问题。

——摘编自翁赛飞《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3年召开的重大国际会议的意义。
2017-12-15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给蒋介石电报:“读过有关中国局势的最新报告以后,我和我的参谋长们深信在最近的将来,你就要面临我一直担忧的灾难……如果你不给你在缅甸的军队补充兵员……你必须准备承受后果并承担个人责任……我确信,为了防止日本人达到他们在中国的目标,当前你唯一能做的是立即增援你在萨尔温江的部队,并要他们发动攻势,同时立即授予史迪威将军指挥你全部军队的权利,并不加限制。我现在要求你采取的行动将有利于我们作出决定……即保持并增加对你的援助……如果再拖延下去,你们和我们为挽救中国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1944年9月18日)

——摘编自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年》

材料二赫尔利(美国驻华大使)致罗斯福电报:“除史迪威外,在你和蒋介石之间并不存在分歧……我的意见是,如果在目前的争论中支持史迪威将军,您将失去蒋介石,并将可能因此失去中国……如果我们让中国崩溃,如果我们不能让中国军队继续参战,那么……美国势必在中国遭到失败……我谨建议你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任命另一位美国将军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指挥在中国的一切陆空部队。”(1944年10月)

——摘编自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迪威事件”发生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

2017-11-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将1932年的国际形势与20年代的国际形势进行比较后说道: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互相之间非但没有更加接近,非但没有增进友好程度,非但没有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反而还采取了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42年是轴心国胜利的一年。强大的攻势让蹂躏了苏联、北非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就像一只带有三个爪的巨大爪子在抓取欧亚半球。日本人的成功是巨大的……他们发动进攻时法国和荷兰已经被占领,英国正在被占领,英国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美国则刚刚从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向战时经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的主要原因?列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的主要表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42年是轴心国胜利的一年”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各大战场形势发生扭转的主要表现?
2017-09-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限,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悴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摘编自《二战辞典:偷袭珍珠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偷袭珍珠港所带来的影响。

7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底,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红军取得了伟大胜利,彻底破坏了希特勒的闪电战。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英、美、荷在东南亚的属地发起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美英共同作战协定在德、意、日三国之间签订,被迫之下英美开始对日宣战,德美也互相宣战,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22日,美英两国首脑对两国整个作战计划进行商讨,会议期间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英国和苏联政府对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进行磋商并加以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同盟国政府。《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表明反法西斯同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它标志着该组织的进一步壮大,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对于这个宣言的发表,美国国务卿热烈欢呼,他说,《联合国家宣言》把代表六大洲绝大多数居民的26个自由国家的决心和意志充分联合起来了,说明遵守法律、爱好和平的国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团结起来,使用武力去维护自由正义和人类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二战全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能够签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作用。
2017-07-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17届高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前后,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与法西斯德国签订了友好条约,但在战争发生后却没有追随轴心国集团参战,而是奉行中立政策。佛朗哥说:“我不能为了报恩而把我的祖国拖进一场毁灭性的战争中去,而且这场战争的结局还很渺茫。我永远感激他(指希特勒)给我的帮助,但是我没有必要用西班牙人民的鲜血作为报答,拿祖国的独立去冒险。”

后来丘吉尔指出:“我们从西班牙那里得到的简介版主对我们具有极大的意义,贸易是宝贵的,利用阿尔黑西拉斯停泊地和利用直布罗陀周围的中立地区对我们既有价值,特别是在采取有名的“火炬”军事行动以前的危机中更是如此。德国人想占领直布罗陀,由此进入非洲,西班牙度这种均是行动拒绝给以方便,佛朗哥将军对待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方式是忘恩负义的不朽范例。”

——摘编自倪学德《近年来国内关于二战时期西班牙中立问题的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二战中西班牙中立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中立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说:“如果大规模登陆,会遇到一次血腥的还击,而小规模的袭击只能导致惨败。这对我们两国都会是弊多于利的。”丘吉尔以上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

1942年夏,苏、英、美达成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之后,希特勒在苏德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但英、美两国却不遵守公报中的若干协议,回避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义务。面对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斯大林说:“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因为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1943年,二战形势出现转折,德黑兰会议上能够通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是与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中出现转折分不开的。1944年6月6日,英、美武装部队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摘编自王丽娜《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41年英、苏两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两个月后,即1941年8月14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在这一宪章中,他们以理想主义的措辞宣布了他们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原则,1942年5月,英国和苏联签订了为期20年的互助条约,6月,美国和苏联又签订了《美苏租借协定》;这两个条约是同盟国合作的具体表现。合作的另一个表现是1943年8月苏联人决定解散他们为推翻世界资本主义而于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同盟国战时合作的另一结果是1943年11月成立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这一国际机构紧跟在军队的后面,向已被解放的国家提供各种救济,直到新的国民政府能负起责任时为止。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同苏联合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同苏联合作的意义。

2017-05-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