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材料一   1999324日至1999610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北约指挥机构向一线部队下达命令只需3分钟,配合由GPS制导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实现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基本做到了“发现即摧毁”。

北约共出动飞机32000架次,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联盟2400多名平民伤亡,近百万人沦为难民,大批医院、学校、工厂、商店、发电厂、桥梁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南斯拉夫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损失。

——摘编自《科索沃战争启示录》

材料二   北约1999年春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发动的战争可能会成为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

——法国前国防部长米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体现了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19401229日罗斯福谈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奉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
2021-11-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双基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建立国联,美国可以藉此确立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而英国最为关注的是保持自身霸权和海上霸权。巴黎和会开幕前,威尔逊会见了英国外交官员德比尔,德比尔向威尔逊指出:英美在殖民地问题和海上自由问题上存在分歧。威尔逊将国联放在第一位,和约内容居于次要地位,英国也愿意在不涉及它的要害利益的前提下与美国合作。在殖民地问题上,威尔逊表示他愿意在未来国联的监督下由英国控制前德国的殖民地,另外,他建议两国海军“在世界海上警察"方面进行合作。

——摘编自韩莉《竞争与妥协:巴黎和会上的美英关系》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大盟国领袖就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达成协议,该协议受到苏、美、英三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普遍欢迎。丘吉尔为雅尔塔会议的成功向斯大林说:“战火烧掉了过去的误解。”但雅尔塔会议结束两周后,驻罗马尼亚的苏军就解除了向示威群众开枪的旧罗马尼亚军队武装,建立起罗共领导的民族民主阵线政府。在波兰,美国将其当作依靠雅尔塔协议打入东欧的试验田,但18名政府成员中只吸收了前流亡政府的三名成员,无法影响波兰政府的政策。美国还背弃雅尔塔协议,公然走上分裂德国、分裂欧洲的道路。

——摘编自王贵正《雅尔塔会议的大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英美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雅尔塔会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空运开始后,规模逐渐扩大,援华空运大队的人员由初期的8千多人增至8万多人,各类运输机到1945年8月已达629架,而中国航空公司参加空运的飞行员至战争结束前已增到约200人,飞机增至30架。到战争临近结束,中美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达659架(含中航30架),动员了空勤、地勤人员85643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艰巨的后勤工作之一,“驼峰航线”在开通期间从来没有因天气原因和日军战斗机的攻击而停飞过。无数盟国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保证了航线的畅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中东地区是连接欧洲和亚太两大战场的枢纽。19406月,由于法国投降和意大利参战,欧洲经由地中海通往中东的航路基本被切断。若不能保证中东的军需及民用供应,中东必将不战自降,因此,英国视中东供应为头等大事。1941年,英国中东司令部组建了中东供应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中东各地区分配可供使用的船舶;确定进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审查并批准进口许可证;决定应从哪些国家进口货物;在中东维持小麦及其他大宗货物的共同储备,以供紧急时期之用等。该中心对中东各国的出口货物实行包买、先买政策,使得中东各国政府和老百姓手里持有大量钞票;为了支援盟国,该中心大量进口战略物资,把民用物资的进口削减了4/5,使得中东地区的生活用品短缺,供不应求。1942年,美国正式加入中东供应中心,美国对中东的出口额当年比1939年增加2倍,大大超过英国,但英国凭借英镑的优势地位,坚决抵制美国控制中东。194511月,英美协商解散了中东供应中心。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供应中心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东供应中心带米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欧洲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73日,斯大林在他那著名的演说中,发出了要与欧美各国人民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庄严声明。丘吉尔和罗斯福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对同苏联合作采取了积极态度。但英美军事当局对苏德战场普遍作出悲观估计,认为苏联的抵抗难以持久。当时,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急于摸清苏联的真实情况,以协调对苏政策并考虑与苏结盟,否则美英正在筹划的会晤也将受影响。在这种急迫形势下,正在伦敦安排会晤事宜的美国总统顾问霍普金斯主动提出赴苏访问。他在征得罗斯福同意后,于7月底飞往莫斯科拜会斯大林,了解苏联的实际情况,准备为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会晤提供第一手材料。89日至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了二战爆发后的第一次会晤,史称大西洋会议,双方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摘编自李铁城《大西洋会议和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西洋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西洋会议召开的主要影响。

7 . 材料日俄战争以后,日美矛盾成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此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进一步加深了日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美国作为日本战略敌国的形象日益清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严重侵犯美、英、法等西方大国的利益,进而日本开始实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目标,美国被迫改变传统的孤立主义和“先欧后亚”的外交政策,对日本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措施,意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使日美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二战爆发和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更加有利于日本南下东南亚和太平洋区域的扩张。随着东条英机上台组阁,日美之间进行了一系列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当日本军事准备完成后,东条首相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对美国立即开战,这一决定在121日得到了天皇的批准。194112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王储、邓永发《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日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珍珠港事件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影响。
2021-04-01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军舰上举行会议,就当时国际形势、安排战后部署、确定对德对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签署共同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宣言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遭到剥夺者,两国将努力设法予以恢复;保证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经济合作;赞同摧毁德国纳粹暴政后可以重建和平。还宣称,两国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希望将以上述政策原则为依据。

同年9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其他国家也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中共中央也发表声明,宣称它表示了“英美打倒法西斯主义的决心,这种决心是完全有利于苏联,有利于英美,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的”。《大西洋宪章》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大西洋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月,罗斯福在年度咨文中提出美国三大政策:(一)全面加强国防;(二)全面支援抵抗侵略而使战争保持在本半球之外的各地一切坚定的民族;(三)美国不能默许一个由侵略者颐指气使和绥靖主义者发起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是不能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买来的。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1月,他派遣白宫高级顾问居里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并表示美国决心提高额外援助。38日,参议院通过《租借法案》。4月,罗斯福批准将价值4500万美元的军事器材作为首批援华租借物资。稍后,罗斯福正式发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的声明,并宣称“保卫中国是保卫美国的关键”。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提出美国三大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政府通过《租借法案》的历史意义。
10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材料二   19411222日,丘吉尔一行到达华盛顿,两国军事参谋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在重要问题上达成协议。双方重申德国始终是最主要的敌人,打败德国是首要任务,因为德国控制着比日本雄厚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巨大的人力资源。德国一经击败,意大利的崩溃和日本的失败必然跟着而来……将把对德作战摆在优先地位,把欧洲作为主要战场;而对太平洋方面,在纳粹政权被抑制住之前,则采取守势。

——摘编自刘绪贻、杨茂生《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就两大军事集团的地理分布情况,指出德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在战争中的潜在威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一战初期德国为避免这一威胁采取的军事行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美两国制定的战略方针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国在1941年开展的符合该方针意图的行动。
2021-02-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