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材料   中美作为同盟国在对日作战中彼此照应,互为战略支持,共同为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对日空战贡献了各自的力量。1941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因忙于对德作战,对华支援减少。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虽想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但由于距离遥远以及技术方面的原因难以实现。美军希望利用中国境内的基地实施这一战略。日本作为共同敌人,促使中美结为同盟,开始了军事上的密切合作。美军利用中国提供的基地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极大地震慑了日本朝野,动摇了日本军国主义对战争的信心。作为同盟的中美两国国力相差悬殊,但双方的军事合作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援助与被援助关系,更有基于共同战略利益和各自优势的彼此照应,体现了互为战略支持的合作关系,中美两国的相互战略支持不仅对中国战场而且对整个太平洋战场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袁成毅《从对日空战看中美相互战略支持》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中中美两国互相战略支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互相战略支持对二战结束的积极影响。

2 . 材料一   1999324日至1999610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北约指挥机构向一线部队下达命令只需3分钟,配合由GPS制导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实现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基本做到了“发现即摧毁”。

北约共出动飞机32000架次,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联盟2400多名平民伤亡,近百万人沦为难民,大批医院、学校、工厂、商店、发电厂、桥梁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南斯拉夫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损失。

——摘编自《科索沃战争启示录》

材料二   北约1999年春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发动的战争可能会成为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

——法国前国防部长米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体现了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美双方都明白,盟国英美军队开辟第二战场的地点对英国战后势力范围大小至关重要。在丘吉尔看来,战后当美国军队退回美洲后,能够影响欧洲的力量只有英国和苏联,因此,防范苏联,尽可能缩小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是英国战后是否能够保持世界大国地位的关键。与此相反,美国考虑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削弱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保证有一个最好是能够从东面牵制欧洲的国家力量,显然苏联将是美国实现这项战略目标的最佳搭档。苏联从东面牵制欧洲,就能减轻来自大西洋东岸的对美国的战略压力;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则是从地缘政治上将苏联战后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东欧;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从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以避免英国军事力量大规模地从东欧切入,而丘吉尔从巴尔干半岛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恰好就是英国实现其战略意图最有利的选择。

——摘编自张文木《论正在崛起的中国及其治理世界能力的预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各自的着眼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19401229日罗斯福谈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奉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
2021-11-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双基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8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814日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民主的重建和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同年9月,苏联等国表示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法案在1941111日生效,为第1776号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在法案通过之前,美国已在1940年边过与英国达成的基地租用协议,向英国及加拿大提供驱逐舰,以换取使用英国在西半球的基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对当时世界局势走向所造成的影响。
(2)《大西洋宪章》和“租借法案”都发表在美国参加二战前夕。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愿卷入战争的美国在道义和物质上不遗余力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原因。
2021-11-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夺取南方丰富的战略资源以解决中国战场问题。1941724日,日本进军印度支那南部,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质,英、荷则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1941127日清晨755分,秘密航行12昼夜、行程3500海里的日本舰队,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用舰载机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炸沉炸伤太平洋舰队近20艘大型舰只,其中包括8艘战列舰,击毁飞机约230余架,美军死亡约2334人,在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这是二战中继德国进攻苏联后又一次举世震惊的突然袭击,它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1-1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战败后,德国在采取封锁、轰炸和入侵威吓之类直接措施的情况下,仍无法迫使英国投降。希特勒遂采纳顾问们的建议,积极准备入侵巴尔干和北非,以控制地中海,堵塞英国通往东方的捷径,以便德国到1941年春季扫清侧翼,攻击其主要目标——苏联,并在东方获得生存空间。为此,德国政府制定了“边缘战略”,打击英国本土以外脆弱且易受攻击的据点,特别是地中海,迫使英国俯首帖耳。鉴于地中海地区的稳定与安定对此时英国战略的重要性,丘吉尔政府采取全面抗击轴心国的战略,下令英国舰队仍留在当地,通过地中海不断地运送武器、装备和兵员去中东。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丘吉尔通过经济手段使轴心国集团的西班牙、维希法国没有卡断英国通往中东的大西洋航路。1940年年底,希特勒决定入侵苏联,“边缘战略”遂被终止。

——摘编自夏正伟《希特勒的“边缘战略”与英国在地中海的抗战(19406月~19416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0年德国推行“边缘战略”的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0年德国“边缘战略”终止的原因。
2021-10-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政府于1937912日正式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的照会。106日,国联大会通过了远东顾问委员会的两个报告和一个决议。决议要求各国联成员国应各自考虑它所能对中国提供的援助,但没有实际的措施。

召开九国公约会议的建议是英国代表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将责任推给美国。作为当年华盛顿会议的发起国,美国不能拒绝参加会议,但绝不带头。英、美、法几个大国都不愿在自己国家召开会议,好不容易才说服比利时充当东道主。最后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本次会议从1937113日开始,到24日无限期休会。与会者19国,日本拒绝参加。会议最后通过的宣言,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并要求停止战争行动。日本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一方,中国是被迫抵抗的受害一方,会议甚至对这种最基本的区别也未敢指出。中国没有得到任何援助,日本也没有得到任何制裁,会议便草草收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鲁塞尔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日本侵华战争国联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9世纪末.日本推行先取朝鲜再占中国的“大陆政策”,而美国对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妄图与列强争夺中国。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大大增强,日美关系急转直下,开始进行军事对抗。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此同时不断向东南亚进行经济和政治渗透。19368月,在首相、陆相、财相等五相会议上,决定了“国策大纲”,以“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的同时,期望向海洋发展”。后来.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南进的呼声越来越高了。1940年中期,法西斯德国席卷西欧大陆,法、荷等国相继沧亡,英国图守本土三岛。德国的连战连捷,已像烈酒一样,使日本人陶醉如狂。而此时整个美国在和平主义思想支配下,牵制政治外交政策的“孤立主义”仍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哲学。1941127日早上,日军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总部“珍珠港”发动的两波大规模的空袭使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的重创。1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讲,宣布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已存在着战争状态。127日晚,得知消息的丘吉尔对身边人说:“好了,我们总算赢了”;戴高乐说“今后应作好解放法国的准备”;莫斯科知道此消息后,对日本的担心完全解除,日军主力南下与美、英交战,斯大林可以毫无顾忌地将远东大量苏联红军调往西线作战;蒋介石则说:“中国抗战已从中日单打独斗,变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汤凌《浅析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2021-10-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一切都过去了。缄默的、悲哀的、被抛弃的、支离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已在黑暗之中。长期以来,他追随法国的领导和政策,和法国站在一起。结果使他在各方面都吃大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示例:《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938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20世纪30—40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模仿根据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材料三、四、五中任意选择一则,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021-10-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