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相对于亚洲,美国更靠近欧洲。19世纪末,美国在同日本及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距离美国经济重心更近的西班牙所构成的威胁比日本更大,因此,首先要对付西班牙。这一“先欧后亚”的思想在美国以后的军事战略中得到延续。20世纪上半期,美国的主流文化仍是白人至上的盎格鲁一萨克逊文化,他们将所有亚洲人归于更低的一类人。1937年,美国同欧洲的贸易额是22亿美元,与亚洲只有10亿美元。从长远来看,实力强大的德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超过日本。在此背景下,美国于19413月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中国战场的地位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美国于1941年和1942年根据《租借法案》援助中国的资金约为总援助金额的1.5%,1943年和1944年降低至0.5%.中国被排斥在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之外,被人称为“被遗忘的盟友”。

——摘编自耿志《二战中美国为何采取“先欧后亚”战略-兼论“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月,罗斯福在年度咨文中提出美国三大政策:(一)全面加强国防;(二)全面支援抵抗侵略而使战争保持在本半球之外的各地一切坚定的民族;(三)美国不能默许一个由侵略者颐指气使和绥靖主义者发起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是不能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买来的。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1月,他派遣白宫高级顾问居里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并表示美国决心提高额外援助。38日,参议院通过《租借法案》。4月,罗斯福批准将价值4500万美元的军事器材作为首批援华租借物资。稍后,罗斯福正式发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的声明,并宣称“保卫中国是保卫美国的关键”。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提出美国三大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政府通过《租借法案》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苏联向英国提出希望在除苏联战场外的西欧开辟对德战场,从而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英国应允会“援助”苏联,但并没有急于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丘吉尔宣布对日作战,并向国王提出立即访问华盛顿。同年1222日,美苏首脑第一次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了由26国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与会政府保证:“同本宣言各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国单独停战或媾和”。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担心德国落入从东进攻的苏联之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最后向英国施压,迅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最终开辟。

——摘编自覃雯《1942年美国和英国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美英三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40年的515,还是在丘吉尔刚刚上台的时候,他就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过一封电报,希望美国能够资助英国50多艘旧的驱逐舰,以供战争急需。但此后,当他一看美国没有任何反应,于是,6月中旬的时候,丘吉尔就再次给罗斯福发了一封同样内容的电报,并且说,“总统先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您说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比这件事情更加让人感到急迫”。罗斯福给丘吉尔回信说,他正在努力使英国获得急需的物资与军事装备。当然,美国国会只同意将钱用在自己的国防上,始终不同意用来支援英国。但是,目光长远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却依然以“借出”的方式,几乎把美国军火库所有的库存都借给了英国。为此,罗斯福总统还招致了诸多国会议员的责难,他们称“政府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自杀”。

——摘编自吕海峰《二战时,英国为什么会选择与美国结盟》

材料二 194138,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即《加强美国防务法》。该法规定,不管其他法律如何规定,当总统认为有利于国家防务的时候,他可以随时授权陆军部长、海军部长,或政府任何其他部门或机构: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政府出售、转让、交换、借予、租给或用其他方法安排任何防务物质。在1941~1945年的5年中,美国拨款累计达506亿美元,租借总额占美国全部生产总值的5.5%,遍及欧、亚、非和拉美38个国家。

——摘编自张兵《租借法案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丘吉尔、罗斯福及美国国会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的意义。
2021-02-0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预热卷历史试题(湖北地区专用)
5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材料二   19411222日,丘吉尔一行到达华盛顿,两国军事参谋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在重要问题上达成协议。双方重申德国始终是最主要的敌人,打败德国是首要任务,因为德国控制着比日本雄厚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巨大的人力资源。德国一经击败,意大利的崩溃和日本的失败必然跟着而来……将把对德作战摆在优先地位,把欧洲作为主要战场;而对太平洋方面,在纳粹政权被抑制住之前,则采取守势。

——摘编自刘绪贻、杨茂生《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就两大军事集团的地理分布情况,指出德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在战争中的潜在威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一战初期德国为避免这一威胁采取的军事行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美两国制定的战略方针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国在1941年开展的符合该方针意图的行动。
2021-02-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4月,当捷克斯洛伐克面临德国侵略威胁之际,苏联通过了援助捷克的决议,还建议苏、法、捷三国就采取军事措施援捷一事进行谈判。与捷克签订了互助条约的法国政府认为,它只能在英国也声明援助捷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履行援捷义务。但是,英国根本不打算援助捷克。它们的这种立场,使得苏联试图根据国联原则和英、法达成协议来阻止德国扩张的集体安全政策再次严重受挫。同年9月底,英国牺牲捷克主权利益的杰作,即一纸《慕尼黑协定》,实际,上断送了1935年的《苏法互助条约》,使苏联在国际上陷入更加孤立的地位,同时使它更感到帝国主义联合反苏的危险性。

——摘编自罗志刚《英国和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

材料二   二战爆发后,希特勒采取出奇制胜的战略进攻法国。在法国和比利时之间集中的大量英法军队全部陷入德国的包围,造成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6月,德军攻陷巴黎,之后,积极准备进攻英国。1940年8月,德军向英国进行狂轰滥炸。面对法西斯德国的进攻,丘吉尔极力寻找对策。此时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苏德战争。苏德战争的初期,苏联实力引起美国极大的关注,为了摸清情况,罗斯福派人访问莫斯科,并就美国援助苏联武器交换了意见。斯大林在1941年7月发表演说时说:“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的自由、民主进行战争,将同欧洲、美洲各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

1941年12月,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欧洲集体安全术能构建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021-02-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中英、美两国流行过一句话:“雷达帮我们打赢了二战。”19406月,法国向德国投降,法西斯占领了整个西欧大陆。81日,希特勒下令实施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近3个月浴血空战下来,所向披靡的德军竟遭到自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失败。英国能克敌制胜的直接原因是其在雷达研制和使用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对雷达的重视是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教训中获得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引起美军对雷达的高度重视。美国迅速建立起完善的雷达系统,各种大中型军舰都装备了多部新型雷达。19446月菲律宾海战时,美国舰队的远程雷达网在50英里外就侦察到前来偷袭的日本机群,在其尚未抵达目标之前便击落了40架,日本舰队由此大败。

——摘编自应兴国《中国科学家在二战中所作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美国研制“雷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雷达”在二战中的主要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98月,斯大林由于种种原因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他对西方领导人极不信任,因而希望赢得加强军队和工业建设的时间。他还预料到德国和西方列强迟早会进行一场消耗战,而苏联则可拜互不侵犯条约之赐超然于战争之外,直到战争对它有利时再介入。“如果战争爆发”,他告诉他的同志们:“我们绝不可能按兵不动。我们将不得不参战,但我们必须最后一个参战。我们参战的目的是为了在天平上放上一个决定性的砝码,它将使天平倾斜。”这一战略是精明的,然而它却使苏联自食其果并差点毁了这个国家。该战略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德军和西方军队势均力敌,双方会互相残杀,从而使苏联红军成为欧洲大陆上居支配地位的军队。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德国军队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所有的对手,从而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而苏联则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1-0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要求各国“主持公道”,认为“美国向来主张和平与人道主义”,而此时的美国继续执行“不卷入战争、又使战争不致扩大和拖延”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1938年8月6日日本飞机轰炸广州,美国在华东、华南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1938年12月美国开始向中国提供商业贷款援助。1940年9月,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三国轴心。1940年11月,美国又宣布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1941年3月,罗斯福公开声明美国将无条件及时地全面援助中国。他还同意美国军人辞职加入陈纳德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1942年初,美国倡议成立盟军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达到顶峰。

--摘编自金剑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面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2021-02-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史上,第二战场问题一直是英美苏三大盟国外交的主线。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要求尽早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红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但英国表现出少有的疑虑和拖延。英国想通过控制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维护其海上运输线,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二战初期德军显示出强大战斗力,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败成为笼罩在英国人心头的阴影。英国利用其作为第二战场后方基地的有利战略位置,从大英帝国的利弊和机遇出发,与美苏周旋,最后在1944年才投入第二战场开辟。正如国际关系学者华尔兹所言:

“国家总是按照自己的私利行事,不会为其他国家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国际共同体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倪学德《英国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及其实质。
2021-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