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军在19427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人人手执武器在废墟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名护士为了掩护伤员,端起机枪消灭了30多个德军,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到自己的部队赶到。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射炮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地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域的人民和苏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希特勒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11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坚持了六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

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摘编自申海田《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格勒大战的历史意义。

2 . 材料 二战爆发后,希特勒采取出奇制胜的战略进攻法国。在法国和比利时之间集中的大量英法军队, 全部陷入德国的包围,造成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6月,德军攻陷巴黎,之后,积极准备进攻英国。 1940年8月,德军向英国进行狂轰滥炸。面对法西斯德国的进攻,丘吉尔极力寻找对策。此时,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苏德战争。苏德战争的初期,苏联实力引起美国的极大关注,为了摸清情况,罗斯福派人访问莫斯科,并就美国援助苏联武器交换了意见。斯大林在1941年7月发表演说时说:“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的自由、民主进行战争,将同欧洲、美洲各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1941年12月,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日本政府对《波茨坦公告》不予理睬,为加速战争进程,美国将刚研制出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投掷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地点在广岛市中心偏西北处,顷刻间产生了30万度的高温和时速高达60千米的强烈冲击波。广岛全市房屋损失达92%,广岛瞬间变成了废墟。在原子弹爆炸后约30分钟,约13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建筑物燃起熊熊大火。广岛有居民33万,原子弹造成死亡7.1万人,伤6.8万人。随后又有大量的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部分初生婴儿畸形发育。据统计,截止到1999 年,死于“小男孩”原子弹的人数已上升至20万。

——摘编自侯明东《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原子弹的使用对二战和战后世界的影响。
2020-12-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天府名校大联考2021届高三12月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8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刚领》,吸纳了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提出的联合世界各国共同抗日的主张。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争取英国、美国支援抗日战争,争取苏联物质援助对日作战。日本占领海南岛后,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政府利用这一时机,向英、美提出合作方案。19409月,三国同盟建立,中国政府又不失时机提出以中、美、英三国结盟来对抗日本。蒋介石接见英、美大使,面交三国进行经济、军事合作的方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上午,中国决定对日宣战,在宣战以前,通知了美、英、苏联,并征询其态度……1942年元旦,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关培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所做的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意义及历史启示。
2020-12-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敦刻尔克撤退和法国沦陷之后,希特勒想当然地认为英国也会识时务地投降。起初他试图同英国人达成协议,当他的提议被置之不理时他便调动了空军,他确信只需通过空袭,而无须采用危险的渡海方法,便能征服英国。此后的空袭演变成了关键性的不列颠战役,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较大的转折点之一。在这一大规模的空战中,纳粹德国空军拥有的飞机数量远远超过了英国皇家空军——2670架对1475架。但是,皇家空军的喷火式战斗机和飓风式战斗机更先进,因为英国人比德国人晚几年才开始大量生产飞机。而且英国人还使用了雷达,雷达是一种新发明,它能使敌机在距离其目标还有50100英里时就被“发现”。在这些优势的帮助下,英国和英联郑自治领的几千名战斗机飞行员同少数波兰、捷克、法国和比利时飞行员一起,成功地击退了纳粹德国空军,也使希特勒进攻英国的机会彻底落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不列颠战役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取得不列颠战役胜利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军在西线获胜后,希特勒在1940721日下令开始准备对苏作战,不久又要参谋总部制订在1941年春进攻苏联的方案。1218日,他批准了侵苏作战计划,指令“在对英作战尚未结束之前,德国三军即应准备用速战速决方式来击败苏联”。德国统帅部在进攻英国的烟幕下部署侵苏行动,如印发大量英国地图,给部队配备了许多英语翻译;在英吉利海峡沿岸集中了大量渡海登陆器材,举行登陆作战演习;部队东调宣称是演习、换防、休整等等。苏联领导人认为德国在进攻英国的同时,不可能立即移师东侵。因此,对来自各方面提供的关于希特勒即将进攻的情报,看作是帝国主义的挑拨,置之不理。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挨打地位。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原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法国战役爆发。下面是法国战役的示意图。


——摘编自《法国战役中 ,强强联合的英法为何输给了德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法国战役中德国取得巨大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战役结果的主要影响。
2020-12-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专门建立了官方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战争信息署在形成中国人的"美国印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还在重庆、西安等八个地方设办事处,通称"美国新闻处",利用报纸杂志、宣传册、海报、书籍、图片、幻灯影片、电影和广播等媒介,在国统区和沦陷区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和对日心理战。在美国新闻处翻译出版的《美国史》一书中,将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描述成"有关自由民主的成长之令人愉快的故事";在《美国地理述略》中,则在介绍美国的地质地貌和农业史的同时,还特意阐释了"美国梦"的含义,即"相信最卑微的人都能凭他自己的努力,为全家获得安稳无忧的生活",并坚信下一代的生活更"优裕安乐"。美新处还突出报道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的贡献,用事实证明它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和"世界战士"。黑人问题是严格受限的宣传主题,战争信息署一方面回避种族矛盾,另一方面通过突出黑人对战争工作和国家生活的参与,制造美国国内各个种族同心协力为国而战的宣传效果。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塑造的美国形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当时美国战争信息署对华宣传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争信息署对华宣传的目的。
9 .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同时也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然而德日两国领导人都缺乏如此宏大的视野。希特勒念念不忘的“大德意志帝国”不 过是拿破仑大陆封锁体系的翻版,……。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格局同样有限,不过是东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加上作为屏障的西太平洋。它们都 不具备美苏这样的洲际大国得天独厚的规模优势。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9期

材料二:1942 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几乎在各处都取得胜利……日本人取得了最为惊人的胜 利,他们迅速征服了太平洋广大地区,从阿留申群岛扩张到澳大利亚,从关岛扩张到印度…… 他们发动进攻时法国和荷兰已被占领,英国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拼命斗争,美国则刚刚开始从 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向战时经济……在与中国游击队作战的几年中,他们已将士兵训练得能渗透 到敌军阵地周围,从侧翼和背后发动进攻。这些战术在东南亚丛林中与西方军队作战时十分有 效。最后,日本人还从殖民地人民怨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过去对他们的剥削中获得益处。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然而自 1937 年以来,日本先是深陷中国(一个潜在的洲级大国)战场的泥潭,进退不得;1941 年转为“南进”后又被广袤的太平洋稀释了兵力。尽管东京自诩拥有“艨八百,海鹫三千”的世界第二大海军,但经过 1942 年-1943 年为期 15 个月的航空消耗战之后,最精锐的力量已遭折损,战败仅是时间问题。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9期

材料三: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的是发展经济.诸如防止公害、提高社会保障等事情只是排在第二位、第三位,因而舆论称之为“GDP 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 GDP.

——摘自(日)林直道著《现代日本经济》


(1)指出材料一中“拿破仑大陆封锁体系”的内涵和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日本“大东亚共 荣圈”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获胜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1942 年-1943 年为期15个月的航空消耗战”的具体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实践“GDP 第一”的措施及成效。
2020-12-0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美欧跨大西洋的国家关系,存在着一种冲突、合作与联盟的多面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在1778年初写给大陆会议的信中呼吁,“有必要立即利用国外关系,把我们同欧洲的谈判提上日程,法国一旦发现和解条款已正式提出,我认为它必将承认我们的独立,并立即宣战。……一场欧洲战争和一个欧洲盟国将圆满地解决我们的问题。”法美谈判代表经过一个月的交涉,于2月6日在巴黎签署了《联盟条约》。该条约共13项条款,其主要内容是:在目前英美冲突期间,如果战争在法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作为盟国,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

——摘自彭友祥《法美联盟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在美国革命那一代人看来,美国是一个共和制的国家,肩负着为全世界树立“楷模”的使命,因此不能卷入欧洲君主国家之间的战争与纷争,否则争取“自由”的美国革命便失去了实质意义。……这一原则尽管包含着自由的美国与专制的欧洲在政治上二元对立的“理想”色彩、但从长远来看无疑符合这个新国家的实际利益,可以让美国摆脱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纷争,专心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美国从这些纷争或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好处。因此,“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自然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

——摘自王晓德《法美结盟及其对美国革命成功的意义》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毁灭性、混乱性和残酷性,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通过战争来维持均势是一种再也不能令人容忍的行为。然而,如果均势体系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取而代之呢?威尔逊承认主权国家是不可能被废除的,但是他认为,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一样,可以用法律和制度来限制武力的使用。自由主义的药方是建立起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使得民主程序也可以应用于国际层次上。……然而由于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威尔逊的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后来,随着民主党领导人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的胜利,美国开启了一个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将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氛围,但在当时没人能预见到这一点。

——据小约瑟夫奈《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等改编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概述“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在军事上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立后“美国革命那一代人”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内涵。认真阅读材料二,从价值观与国家利益的角度,概括“‘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威尔逊为建立“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而提出的设想及其真实目的,并列举二战期间美国因战争形势变化而“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变革”举措。
2020-11-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