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6月,德国击败了法国并迫使它签订停战协定。英国虽国力衰落,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及人民誓死抗德的坚强决心,都是德国不能忽视的。希特勒在法国败降后发动“和平”攻势,但接替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和谈要求,“和平”攻势破产。19407月德国启动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历经三个月的空战,德国损失战斗机1733架,英国损失915架。1941622日德国发动了侵苏战争,这样德国的对外军事战略重心从西线攻英转向东线攻苏。

——摘编自杜明才、罗立《论1940年至1941年德国军事战略的转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0—1941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0—1941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八月风暴行动开始。次日凌晨,苏军航空兵对吉林、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中国东北主要城市进行空袭,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对日本军舰实施袭击,完全掌握制空权,同时地面部队各先遣支队越过国境。当日拂晓,主力发起进攻。外贝加尔方面军主力未遇有力抵抗,迅速越过大兴安岭和戈壁沙漠。日军对苏军进攻估计不足,仓促应战,不堪一击。随后,关东军司令部撤至通化,并命令下属部队进行快速撤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苏军登陆兵解放清津后,切断日军由朝鲜撤向本土的退路。19~24日,苏军向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主要城市机降小分队,关东军大部缴械投降,少数负隅顽抗的部队被歼灭。9月2日,同盟国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受降仪式,八月风暴行动结束。

——摘编自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八月风暴行动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八月风暴行动的历史意义。

4 . 材料   1943年底,丘吉尔就对苏联红军在东线的节节胜利又喜又忧。他担心红军的西进将同时造成苏联势力在东欧的渗透,进而影响到英国的安全和利益。为此,丘吉尔希望和斯大林就双方的势力范围的划分达成协议,他们于194410月秘密达成“百分比协定”,双方瓜分了东南欧各国。但是,丘吉尔知道靠“百分比协定”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两国的利益冲突,他希望能建立“美英联盟”,一旦发生国际争端,保证美国与英国步调一致,共同与苏联抗衡。战争后期,每当英苏利益发生冲突,丘吉尔就会求助于罗斯福,鼓动后者采取对苏强硬态度。

——摘编自黄亚红《试论英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与斯大林达成“百分比协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丘吉尔与斯大林达成的“百分比协定”。
2022-05-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2届高中毕业班考前定位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仅两周半的时间,波兰亡国。这时,苏联以保护居住在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为名,命令苏联军队越过西部国界,入侵波兰东部地区。9月28日,苏联同德国签订《德苏边界友好条约》。条约规定苏联的西部边界沿西布格河和纲雷夫河一线划定。从而使苏联西部边界向波兰境内推进250—350千米。11月底,苏联宣布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向芬兰发动了全面进攻,最终迫使芬兰签订和约。按照和约规定,芬兰把靠近列宁格勒的国界向北移动150千米,汉科半岛及其周围海域租给苏联30年,供苏联建立扼守芬兰湾入口的海军基地。1940年8月,苏联又吞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以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地。如此这般,苏联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西部边界向西推移了150—400千米,建立了一条抵御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东方战线”。

——摘编自曲秀文《侵略扩张的实质—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带来的影响。
2022-05-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大规模运用。193991日德国闪击波兰,很快就致使波兰的空军力量几近瘫痪,这使人类意识到空军的强大威力。值得关注的是,英国的皇家飞行队在战争中保卫了英国,也对盟军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的“野马”飞机具有速度快、航程里数远的优点,在战争中也为美国夺取制空权作出了贡献。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是日本海军克敌制胜的决胜武器,还是第一种能够攻击陆上目标的舰载战斗机。它要比美国的“野猫”战斗机设备更精致,速度更快,航程也很惊人。美军对一架坠落的“零”式战斗机进行研究后,“地狱猫”战斗机产生了,从而结束了“零”式战斗机的不败神话。

——摘编自任广旭《科技对二战中通讯和武器装备进步的推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飞机在二战中得到大规模运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飞机在二战中的大规模运用。

7 . 材料   19417月中旬以前,西南方向上苏军各部队遭受很大损失,继续后退。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的86个师被严重削弱。当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到19417月中旬共有63个师又16个旅。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以40个师展开进攻,企图在行进中夺占基辅。由于德军未能在行进期间攻占基辅,遂增调第6集团军向基辅进攻,坦克第1集群企图从翼侧包围苏军。德军的正面突击和随之而来的翼侧突击,把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割裂成几个集团。720日开始,苏军从南面对德军坦克第1集群实施反突击,迫使德军转入防御。7月底,德军第6集团军突击集团重新对基辅发动进攻。苏军以筑垒地域的军队和预备队组成第37集团军,加强了基辅筑垒地域的防御,基辅市、州党组织还向苏军输送了3万多名共产党员,20万基辅居民参加了苏军。8月上半月,德军突至基辅近郊。919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放弃基辅。战役中,几乎整个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包围。期间,苏军在莫斯科方向集中预备队,建立了较为坚固的防御。

——摘编自段苏权《吸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四十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辅战役的特征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辅战役的影响。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8 . 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 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

——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并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
2022-05-25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43 二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波兰政府已经崩清且已无生命的迹象,这就是说实际上波兰国家和政府已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之间缔结的条约已归于无效……。波兰已经成为可能对苏联造成威胁的种种偶然和意外事件的方使场所。苏联政府迄今为止一直是保持中立的,但它不能再以中立的态度来对待这种局势了”。“苏联政府对居住在波兰境内的同胞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命运不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同胞被抛弃,任人摆布而毫无保障”,“鉴于这种局势,苏联政府命令红军总司令部所属部队越过国界,去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的生命财产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苏联政府向波兰驻苏大使递交的声明(1939917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政府声明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政府声明的背景。
2022-05-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8月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9月,苏军踏上了波兰领土,并签署了《苏德边界友好协定》。现在斯大林不仅要求吞并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还要将立陶宛至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他的目标在于恢复大俄罗斯帝国的疆界,并且获取协定规定的苏联缓冲防卫带,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只有芬兰在激烈的苏芬战争之后,维护了独立,但也割让了部分土地。

——摘编自【英】罗伯特·谢伟思《斯大林传》等


(1)根据材料,概述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战线”建立的影响。
2022-05-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四大名校名师团队猜题卷(A)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