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材料   希特勒曾公开说瑞士的存在是一个时代的错误,瑞士在建立联邦前曾经是德国的一部分。对此,瑞士人深知自保的根本只能是加强国防,让侵略者畏惧于高昂的入侵成本。瑞士人利用国家高山密布、地势险要的特点,在交通要道建了几千座装有大炮和机枪的碉堡。与此同时,瑞士在二战前就拥有了一支以小国标准来看很不错的空军。瑞士实行全民皆兵,法律规定所有男孩子小学期间必须学会使用步枪,军训贯穿男孩整个学业。年满20岁后,所有青年都要在军队接受三个月的基本训练。1939年英法对德宣战时,420万瑞士人全民动员。面对如刺猬一样做好准备的瑞士,德国放弃了入侵企图。瑞士也尽量不刺激德国,甚至与德国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向德国出口了大量精密机械,并提供了难以估计价值的金融服务。

——摘编自阎滨《夹缝求生——二战中的中立国》


(1)根据材料,概括瑞士免遭德国入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瑞士中立自保政策的影响。
2020-08-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希特勒凭借闪电之剑将欧洲大小王国横扫,但欧洲这块大蛋 糕的东部,红色苏联一直是希特勒心中的牵挂。1941年9月30日,纳粹德军向苏联首都莫斯 科发起进攻,苏联措手不及,防线被迅速突破,一天之内1200架飞机报废,其中大部分都没有 离开机场。不久,崇尚战争经济学的希特勒更看重经济发达的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等地对战争 的支撑作用,认为莫斯科已是囊中之物,摧毁它只是时间问题。至此,莫斯科城下的利刃突然 失去了锋芒。至11月中下旬,莫斯科气温骤降,由于并未准备充足冬季装备,纳粹德军缺衣少 穿、陷入绝望。身着厚厚冬装的苏军士兵则在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全军士气高昂。12 月6日,苏军发起反攻,战斗力下降的纳粹德军溃不成军。至1942年1月初,莫斯科城下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纳粹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解除,莫斯科保卫战取得胜利。

—摘编自冷沙洲《莫斯科保卫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2020-08-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中的缅甸战场是很特殊的战场,这里汇聚了多国反法西斯部队。二战后,中英两国对缅甸战场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历史记录。按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编撰的《中华民国军史》记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中英合作不融洽,各自为战。英军作战保守,过河拆桥,中国军队承担了缅甸战场抗击日军的重任。该书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而英国利德尔.哈特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认为,中国军队在缅甸专门保护滇缅公路。英军在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军,日军损失53000多人。利德尔.哈特认为,从1942年至1945年,英国在缅甸战场参战的总兵力达到60.6万人,英军是缅甸战场抗日的主力,而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

——摘编自周渝《缅甸战场上的英国军队》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中英两国历史著作对缅甸战场叙述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中英两国对缅甸战场叙述产生差异的原因。

4 . 材料   在反法西斯大国中,只有美国支持中国应该置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早在1941年8月,罗斯福总统就形成了以美、英、苏、中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设想。1941年12月,在讨论《联合国家宣言》签名国时,美国坚持中国必须与美、英、苏一起领衔莶字。1943年8月,在魁北克会议上,罗斯福说服丘吉尔放弃反对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的立场。1943年10月,苏联反对中国和美、英、苏一起签署《普遍安全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说:“我国政府相信,中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四大国之一进行战争。如果美、英、苏在宣言问题上将它抛弃,那么,在太平洋地区很可能产生可怕的政治和军事反应。”10月30日,中国与美、英、苏共同签署了莫斯科四国宣言。

——摘编自向冬梅《二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地位析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积极支持中国跻身世界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这一做法的影响。
2020-07-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测试(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商定,1944年5月由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此时,在苏德战场,苏军已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军一再溃退,希特勒只好把大量预备队和西线兵力东调。盟军在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前,对敌情作了广泛而周密的侦察,对希特勒的部署方案了如指掌。盟军在拟定登陆作战计划时认为,可供登陆的方向有法国北部和南部,根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迅速指向德国腹地的战略意图,盟军以法国北部为主要登陆方向。德军西线的防御作业进展非常缓慢,主要防御工事迟迟未能完成。在对盟军登陆地点的判断、抗登陆作战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指挥的协调上,德军最高统帅犯了重大的致命错误。诺曼底登陆战役,对于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彭训厚《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登陆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历史意义。

6 . 材料   1940 年春夏之交,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辉煌胜利”,加剧了对美洲大陆的战争威胁,同时也刺激了日本进一步在太平洋区域扩大侵略的野心。有鉴于此,制定战时大战略成了美国的当务之急。1940年6月,马歇尔道次提出了“先德后日”的战略构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希望以此为契机争取使美国将战略中心转向远东太平洋方面。但是,蒋介石的努力并没有奏效。这意味着中国所面临的战略局面不会有根本的改观。从1942年7月到1943 年6月,苏联获得美国700万吨的军火和其他物资,而中国则在为每月得到5000吨的物资援助作最大努力。作为补偿,美国除了尽力通过驼峰航线维持对华空运外,还以废除不平等条约、支持中国的战时大国地位等方式在精神上给中国以鼓励。

——据韩永利《战时美国大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1941~194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先德后日”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先德后日”战略对中国抗战产生的影响。

7 . 材料   1940年6月4日,盟国军队完成敦刻尔克撤退后,德国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并于6月13日占领巴黎。士气低落的法国政府接受了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其中包括释放所有的德国战俘,遣散法国军队,交出法国军舰,由德国占领法国一半多的领土。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虽然这些指责也并非毫无根据,但另一些因素却似乎更具决定性。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得希特勒能够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此外,也许最重要的还是德国在好几个方面,特别是发展闪电战新战术方面所占有的优势。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沦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沦陷的影响。

8 . 材料   二战爆发后,1940年美国与澳大利亚正式建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对日宣战。1942年1月,日军空袭澳大利亚北海岸,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1942年3月,菲律宾陷落,美军将领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随后,双方设置美澳联合司令部,大本营设在墨尔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有100多万的美军经过或驻扎在澳大利亚,美军的大部分物资支持由澳提供。菲律宾被占领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美澳两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战时军事同盟,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部,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日本大本营认为,占领缅甸可以截断盟国援华抗战的国际通道,迫使中国力竭投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大本营责令先期进驻泰国的南方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率所部击破缅甸的中英联军,在军事上强化对中国与印度的高压态势。这样,对敌我双方而言,缅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刘朝华、刘潇湘:《世界反西斯战争全局视角下的中国远征军滇缅作战》


(1)据材料一分析缅甸为什么成为当时敌我必争之地?

材料二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和中美联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的序幕。中国驻印军与盟军取得了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反攻的胜利,继而攻克密支那、八莫、腊戌,分别于1945年1月28日、3月30日在芒友和乔梅与滇西远征军、英美盟军会师,取得了收复大小城镇50多座、歼敌3万多人的战绩。集结滇西的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力克腾冲、松山、龙陵、芒市、平噶、遮放、畹町,歼敌2万多人,在中国战场上率先把日军赶出国门,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滇西抗战暨远征军入缅作战胜利结束。

——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远征军的作战成果如何?

材料三   滇西抗战取得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御侮、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与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互相协作、并肩战斗的结果。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铸就了滇西抗战的辉煌。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支持和援助,为滇西抗战铸就辉煌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远征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020-03-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或器法蒙》又称《租借法》,是美因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蒙。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贵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材料二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袅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全,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郡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氏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三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咨文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对比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4)依据上述所有材料,指出其对现实国际关系领域有何启示。
2020-02-1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